“開年以來,我們已經參加了大大小小7個展會,包括醫療器械展、深圳電子展等。4月份到6月份,我們還計劃參加香港春季電子展、加博會、上海新風展等。”東莞市唯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以來,外貿企業紛紛加速拓展市場和產品研發,期待今年訂單量實現新突破。企業搶訂單熱潮背后,是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的接連實施,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央地政策齊發力
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要針對不同領域實際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有關政策,實施好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要發揮好外貿大省穩外貿主力軍作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常會對穩外貿工作的部署有三方面特點:一是從貿易商品、貿易行業的維度,就外需不足導致訂單承壓等問題,提出結合不同領域實際問題精準施策;二是從貿易伙伴維度,對我國和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出口提出不同的部署;三是強調國內各省市之間的協同。
事實上,近期各地也紛紛出臺支持措施。例如,4月4日,上海發布《上海市促進外貿穩規模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從促進外貿規模穩定增長、促進外貿創新發展、支持開拓多元化市場和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等四方面提出21條措施;4月6日,為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新形勢新挑戰,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廣州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推進加工貿易數字化轉型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意見的通知》。
對此,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地結合地方特點主動出擊,圍繞外貿企業的痛點堵點問題,為企業降本增效、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以廣州為例,擬出臺全國首個傳統外貿數字化轉型措施,促進傳統外貿和數字化深度融合,不僅可以提高傳統外貿的競爭力,而且可以催生一些新的外貿業態,對于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具有積極意義。
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助企拓展市場
針對部分行業或企業,各地各部門也積極制定針對性措施。《證券日報》記者從上海吳淞海關了解到,針對部分農產品保鮮期短、儲運要求高的特點,海關部門一方面優化新鮮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另一方面優化出口單證的擬制與繕制流程,提供申報、評定、簽證的“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壓縮通關時效。
在拓展市場方面,李軍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們公司的空氣消毒器俄羅斯市場外貿訂單顯著增加,總體銷售額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35%。”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短期內穩外貿組合拳將以對外貿企業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持為主,同時還會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以及著力降低企業管理外貿風險成本,增強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等。
“長期來看,穩外貿應向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要動力,為外貿新業態發展壯大提供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等。”王青進一步分析稱,考慮到去年RCEP落地對我國外貿增長的提振效應明顯,今年我國將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議,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并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本報記者 劉 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