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中國建材一直堅持這樣的戰略思路:大力推進水泥和玻璃產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與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通過踐行“兩個大力”,中國建材加快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實現了超常規發展。2016年年初,受查爾斯·漢迪“第二曲線”理論的啟發,我對中國建材原有的戰略做了調整。“第二曲線”理論認為,產業發展有生命周期,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是先升后降的拋物線,實現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拐點出現之前開始一條新的增長曲線,從而形成新舊動能梯次接續、不斷改善提高的發展態勢。結合中國建材實際,我提出了業務發展的“三條曲線”。
第一條曲線是基礎建材業務的轉型升級,主要是做好水泥、玻璃等基礎建材的結構調整,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質增效。水泥業務是做精做細,大力發展“水泥+”,推動產品“高標號化、特種化、商混化、制品化”。玻璃業務是做實做優,實現玻璃業務向“電子化、光伏化、智能化、節能化”方向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
第二條曲線是發展新材料業務,主要是培育發展新型建材、高性能纖維、耐火材料、光電玻璃、特種功能玻璃、先進復合材料、高分子膜材料、石墨基碳材料、人工晶體材料、高端工業陶瓷等一批新材料。
第三條曲線是大力發展工程技術服務業務,主要是大力推廣“跨境電商+海外倉”“智慧工業”“智慧農業”“家居連鎖超市”“國際工程+”等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按照“三條曲線”的布局,中國建材構建起了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形成了一大批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和強大的動能,引領了行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三條曲線”的劃分,讓中國建材各企業都處在某一曲線的發展范疇,清楚各自的轉型升級任務,使創新的目標和路線更加清晰,避免打亂仗。
近年來,“三條曲線”中的新材料業務異軍突起,超薄電子玻璃、高檔碳纖維、銅銦鎵硒和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隔膜、高精工業陶瓷等新項目都實現了量產。馬凱副總理在參觀央企創新成就展時,得知我們展示的新材料都能量化生產后高興地說:“‘中國建材’可以改成‘中國材料’了。”中國建材的新材料很了不起,發展技術的同時還有批量的、可觀的效益。
中國建材這么大的集團業務要限制為三個,不能再多。即使我在國藥集團做過5年董事長,也不讓中國建材投資醫藥,因為沒有人懂,做好、做專現在的業務,這是我的原則。企業要有選擇地去做業務,而不是有業務就做,即便業務有相關性,也要謹慎選擇,充分評估,確保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