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柳姍姍 彭冰 通訊員 陳鳳海
“2023年,‘吉華’牌汽車飛輪總成及齒圈產品分別出口海外市場305萬套和169萬套,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5%,再創歷史新高,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近日,談起東北工業集團吉林大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收獲,公司總經理王紅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如何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將“吉華”牌產品出口海外市場,并走出一條上升曲線?近日,記者深入該公司,現場探尋其深耕海外市場的足跡。
憑借優質產品,敲開海外客戶大門
走進吉林大華長春生產基地的生產車間,操作者正在機床旁認真地加工出口海外的汽車飛輪總成及齒圈產品件。
“我們正在趕制斯堪尼亞公司1月份的產品訂單。”公司生產制造部部長劉長龍介紹說,吉林大華原是一家省屬軍工企業,1995年,經過多年打拼,在汽車零部件領域走出一條“軍轉民”之路,開始為一汽紅旗、一汽大眾等車型配套生產飛輪總成產品。
多年來,吉林大華執行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產品優質、顧客滿意的質量方針,為顧客提供一流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公司不斷加強質量管理,2005年6月份通過了國際環境質量標準體系的ISO14000認證,為產品出口打開綠色通道。隨后又陸續通過了國外客戶的過程及體系審核,開始為美國GM公司、法國valeo公司等國際著名主機廠OEM配套。
“我們持續通過對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來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常態化開展變化點管理改善、質量知識競賽、QC活動、程序文件評審及培訓等,使職工的質量意識不斷提高。2023年,我們共接待二三方審核達62次,通過率100%,產品質量獲得海外客戶的高度認可。”公司質量保證部部長崔研姬說。
由于吉林大華產品質量穩定,價格合理,售后服務優良,海外市場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如今,其飛輪總成、齒圈產品已遠銷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和亞洲4大洲的19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主機廠,汽車飛輪總成在國外市場的占有率接近9%。
憑借快速反應,完成海外客戶增量訂單
外部以市場客戶為中心、內部以生產制造為中心,每當市場營銷部接到海外訂單,生產制造部都會第一時間做出排產計劃,協調上游供應商加工毛坯件等,組織廠內職工趕制訂單,確保按時交付產品。
“春節期間,海外客戶并不休息,我們為其生產的汽車飛輪總成、齒圈產品的產線也幾乎都不休息,經常是從大年初一就開始上線生產。”劉長龍說。
據介紹,2023年下半年開始,大眾、美國水星、斯堪尼亞等客戶的訂單突然增多,尤其是齒圈產品,每個月增加近20萬套。為保證客戶訂單按時交付,吉林大華迅速調整產線布局,加快生產節拍,開啟三班倒模式,做到人停機不停,提高產能和效率。
瑞典的斯堪尼亞公司是吉林大華在2021年開發的客戶,產品訂單連年增加。這次接到訂單再次增加的任務后,公司生產制造部原本脫產的班長都在第一時間上線生產,同時,原材料保供、設備管理、安全保障、質量管控、后勤保障、物流運輸等多部門職工均到崗為生產保駕護航。
2023年7月30日晚上8點多,生產線上一臺設備的刀座出現報警,設備維修人員一時無法判斷病因,設備售后人員得知情況后迅速趕到現場,經過集中診斷,找出病因,連夜搶修,保證了2016套齒圈產品按期出廠。
“如果晚修好一天就會影響船期,完不成訂單不僅需要賠償,也嚴重影響企業在海外客戶的信譽和形象,更影響后續的產品訂單。”劉長龍說。
憑借誠實守信,化解海外客戶停線風險
2023年中秋和國慶假期趕在一起,可以連休8天,不少職工都提前做好了出行計劃。但就在放假前,吉林大華先后接到6個海外客戶的訂單和4個國內客戶的訂單。
“當時,我和大家說明假期不能休息時,本以為會有人抱怨、推脫,結果大家都特別支持。”吉林大華德惠生產基地經理馮亮說。
產品按照生產節拍加工出來后需要準時發運出去。市場營銷部副部長袁兵告訴記者,針對客戶實際需求,即使是在3年疫情期間,公司也都是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一邊組織職工駐廠生產,一邊溝通地方政府開設綠色通道,沒有影響海外客戶裝車需要。
此外,吉林大華還堅持優先考慮無三方物流、客戶自提的國際產品,排查庫存低儲產品,重點關注增量幅度大及發運迫在眉睫的產品,積極克服時差困難,以“7+24”全天候模式與客戶及時溝通,協調海運倉位、陸運列車,確保避免任何停線風險。
一次,由于客觀原因,原來的海運方式影響了產品到達客戶的時間。對此,公司果斷做出決策,采取快船方式運送,雖然要多承擔運費,但足足節省了21天運輸時間。特殊情況下,吉林大華還會不惜成本,通過空運方式滿足客戶需求,贏得海外客戶高度贊賞。
“吉林大華在國際市場上深耕近30年,已經形成一套完備的供應體系,從增量訂單接收到計劃排產,再到物流發運,體系化的產銷模式成為外貿收入不斷增長的有力武器。”王紅巖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