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喜臨門睡眠研究院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研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下稱“報告”)對外重磅發布。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早睡早起FLAG”實現,平均入睡時間為23:14,平均起床時間為7:15,入睡時間較2022年提前近半個小時,起床時間較2022年提前超1個小時。
固定工作群體每晚睡眠時長最短
在分析睡眠狀況時,就業狀況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報告指出,無工作群體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最長,為7.49小時;靈活就業群體每晚睡眠時長居中,為7.4小時;固定工作群體每晚睡眠時長最短,為7.01小時。
報告顯示,在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上,無工作被調查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8小時的比例為40.94%;固定工作被調查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8小時的比例為40.25%;靈活就業被調查者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8小時的比例為56.16%。無工作被調查者報告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不足7小時”和“8小時以上”的比例是三者中最高的,靈活就業被調查者報告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8小時”的比例是三者中最高的。
從性別上看,女性的每晚平均睡眠時長更長,固定工作群體和靈活就業群體中的男性的每天平均午睡時長更長。
就業狀態 影響 睡眠習慣
報告進一步分析了不同群體睡眠時長背后的影響因素。從調研來看,就業狀態的確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睡眠習慣。從午睡時長看,無工作被調查者報告“幾乎不午睡”和“60分鐘及以上”的比例最高,固定工作被調查者報告“30分鐘以內”的比例最高,而靈活就業被調查者報告“30~60分鐘”的比例最高。
報告指出,無工作被調查者的生活節奏和壓力程度各不相同,午睡時長呈現不同模式;固定工作被調查者則更加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求身體狀態的恢復;對于靈活就業被調查者而言,30~60分鐘的每天平均午睡時長可能反映了他們相對靈活的工作安排和生活節奏。
此次報告還關注被調查者的睡眠質量。在睡眠質量自評上,無工作被調查者報告“非常好”和“非常差”的比例是三者中最高的;固定工作被調査者報告“尚好”和“不好”的比例是三者中最高的。
資料顯示,《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的發布得益于喜臨門連續12年的堅持。2012年,喜臨門啟動“中國睡眠指數調查”。迄今為止,該指數已成為反映中國國民幸福生活的大數據。透過12年來的中國睡眠指數調查,喜臨門深刻洞察了大眾睡眠規律、睡眠偏好,看見睡眠問題背后復雜的社會因素和生理因素,并將研究結果用以指導睡眠科技研發。據悉,喜臨門一直致力于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和產品精細化,推動睡眠科技的進步,從而改善不同就業群體的睡眠體驗,助力美好生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