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10月份小微企業運行指數出現回落,在分項指數、區域指數、行業指數和總指數上都有體現。亮點也存在,融資指數與上月持平,仍處于景氣區間,連續一年多處于改善狀態。
小微指數回落主要有幾大原因。
一是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9%,此外,近幾個月各項生產消費數據增速呈下降趨勢,需求不足仍然明顯。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7個月下降,10月份為49.2%,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10月份的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6%和47.5%,可見小型企業景氣度更低。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小型企業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資金緊張、市場需求不足的比重均超過四成,部分小型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多重困難。
二是房地產行業受調控政策和部分大型房企債務影響景氣度有所下降。房地產資管“三條紅線”及房地產稅即將試點對房地產投融資造成影響,房地產投資增長率開始有所下降。部分大型房企出現債務問題,信用機構評級下降,消費者購房積極性有所下降,對建筑業小微企業影響較大。
三是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壓低企業利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推動我國生產價格指數(PPI)上升,自今年初以來,PPI超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且近期差距持續拉大。同時,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疫情前城鎮單位職工人均工資年均漲幅在10%左右,即使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其漲幅仍超過7.5%。不過,勞動力成本上漲屬于長期現象,且將轉化為經濟需求。大宗商品價格導致的原材料上漲可能持續較長時間,從短期來看,對企業影響更大。
四是限電措施對小微企業造成影響。限電的重要原因是工業復蘇和居民用電大幅提高,而煤炭價格上漲導致發電企業成本上升,發電量受限。多個省份啟動限電限產政策,導致部分企業生產受限,小微制造業企業受到較大影響。
五是疫情散發給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多地疫情散發影響當地經濟,供給需求兩端動能恢復均受到限制。隨著冬奧會臨近,疫情防控力度加大,可能對經濟恢復造成更多影響。由于內外部環境尚不穩定,預計小微指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以小幅波動為主。
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穩定宏觀經濟形勢。持續的經濟增速下降可能對就業形勢造成較大影響,應盡快提高新動能產業化能力,形成新經濟引擎,改善宏觀經濟增速趨緩局面。第二,財稅方面,建議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按1%征收政策長期化、法定化。阿里研究院三季度線上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出臺并延續的各項紓困政策中,財稅政策的感受最好、效果最直接。在各項財稅政策中,又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最為顯著有效。第三,貨幣政策方面,應在短期實行相對寬松宏觀貨幣政策,以改善當前企業資金周轉速度下降局面。同時,繼續針對小微企業維持定向寬松政策。第四,繼續優化電力供應管理,可以考慮通過價格管理實現能控和效率的雙重目標。第五,疫情防控方面,建議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優化防控,在可控條件下合理放松出行、會議、旅游、餐飲等經濟活動限制,促進相關產業恢復,對受影響明顯的住宿餐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企業給予適當補貼。第六,應加強預期管理,通過各種政策展現政府穩定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決心,增強企業信心。(孫文凱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