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多地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商務部統計顯示,上半年,超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際到資同比增長30.2%,占全國吸引外資比重過半,帶動作用明顯。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持續增長,引資結構更加優化。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商務部等相關部門還在密集部署更多穩外資舉措,包括加快修訂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健全重點外資項目清單動態更新機制、推出新一批全國重點外資項目、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地區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有望于下半年落地。分析認為,隨著政策顯效,更多外資企業有望加大在華投資力度,推動全年吸收外資繼續保持量質“雙提升”。
8月9日,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一期開倉暨二期奠基儀式在江蘇太倉港區舉行。記者了解到,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全部建成投運后,太倉將成為斯凱奇在中國線上線下的雙總倉。
此前,江蘇鹽城SK30GWh動力電池項目于7月30日順利完成鋼結構主體封頂,較計劃工期提前一個月。該項目總投資25.3億美元,是近年來鹽城市最大的利用外資項目,計劃今年12月主體竣工,投產后年可新增銷售200億元,為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好的配套和支撐。
像這樣的項目落地不在少數。今年以來,默克先進半導體一體化基地簽約落戶江蘇張家港,總投資額達150億元的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里達工廠)正式開業。同時,隨著汽車制造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大眾、現代、斯堪尼亞等外國車企紛紛加大在華投入,并帶動了伊頓康明斯等汽車配件廠商擴大在華投資。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233.1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4%。引資結構更加優化,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實現“雙提升”,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54.8%和33.6%。
值得注意的是,重大外資項目帶動作用明顯。上半年,我國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際到資同比增長30.2%,占全國吸收外資比重達53.2%。
項目落地離不開政策支持。商務部外資司司長陳春江在近日的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各相關部門、各地方,出臺系列政策舉措,著力保障重點外資項目要素合理需求,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和到資。
陳春江同時指出,當前穩外資仍面臨挑戰。下半年,將堅持促增量、穩存量并舉,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充分發揮中國的綜合引資優勢,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中國、共享紅利。
在具體安排上,包括加快修訂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等專項政策、健全重點外資項目清單動態更新機制、推出新一批全國重點外資項目、推動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地區等諸多舉措正在抓緊推進,有望于下半年陸續落地。
另外,制造業領域引資有望迎更多利好。工信部在近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聚力正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外資主動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提出,下一步,工信部將擴大制造業高水平開放,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支持外資加大在華投資,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運用‘直通車’‘綠色通道’等部省聯動服務保障機制,全力支持重點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地方層面也紛紛出臺舉措,推進重大外資項目落地。例如,浙江發布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十條措施,明確建立重大外資項目要素保障協調機制。濟南提出,下半年,將建立全市外資擬到資項目清單,加快推進40多個重點項目落地到資。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這些政策安排來看,中央和地方都更加重視重大外資項目的牽引帶動作用,為項目簽約落地提供各類要素保障和財政支持。“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的不斷完善,將極大便利外資重大項目的落實實施,進一步增強外商投資信心。”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中國歐盟商會6月20日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2022》顯示,在華歐洲企業持續看好中國的研發和創新環境,認可中國作為重要創新中心的地位。中國德國商會、中國美國商會的報告指出,超七成德資企業、超六成美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多家知名跨國企業圍繞低碳領域加大在華布局。
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國貿促會在國內分片區組織了多場外資企業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外資企業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在市場規模、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綜合競爭優勢,企業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愿意深耕中國市場,與中國經濟共成長。
“由于國內市場對跨國公司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深化開放、完善環境等一系列穩外資政策舉措的出臺,預計全年我國吸收外資將繼續保持量質‘雙提升’。”聶平香進一步分析,引資規模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質量上,依托重大外資項目牽引,更多投向高技術領域。同時,隨著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不斷推進,中西部地區引資潛力將不斷釋放,外資增速將明顯加快。(記者 王文博 何磊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