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道 根據對上千名商界人士和風險專家所做的調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除了破壞社會凝聚力外,新冠疫情還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對經濟造成威脅,并在未來十年內削弱地緣政治穩定。
據埃菲社倫敦1月19日報道,世界經濟論壇1月19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稱,各國政府必須通過投資“人力資本”來促進公平和可持續的經濟復蘇,以減輕因疫情而加劇的不平等和社會分裂等風險。
在線上新聞發布會上,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薩迪婭·扎希迪表示,雖然新冠疫情暴露了一些社會弊端,比如互聯網和醫療衛生系統的不穩定性等,但除了催生短期內適用的“應急措施”,也提供了“向新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機會”。
扎希迪敦促各國政府在“人力資本”、社會安全網絡、教育、環保和可持續技術等方面進行投資,以建立一個成本更低、長期來看更加穩定的經濟體系。
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格·布倫德認為,雖然把重點放在這種經濟復原力上“是要付出代價的,但什么都不做的代價更慘重”。他還指出,如果說可以從這場大流行病中吸取教訓,那就是不能“忽視看似遙不可及的風險”。
根據對上千名商界人士和風險專家所做的調查,該報告警告稱,除了破壞社會凝聚力外,新冠疫情還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對經濟造成威脅,并在未來十年內削弱地緣政治穩定。
然而,報告還強調,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仍然是未來十年內地球面臨的“最大和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風險,因為“沒有疫苗”可以應對這個問題。
專家警告稱,處于弱勢地位的少數族裔和年輕群體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就受到了影響,他們也將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貧富差距”和“數字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全世界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沒有機會或沒有能力接入互聯網。
關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分析師警告稱,目前存在兩個迫在眉睫的風險:一是實施經濟刺激計劃后積累的高額債務導致新的主權債務危機;二是外國直接投資急劇下降。
分析師認為,私營部門的參與將是填補技術、5G或學校部門資金缺口的關鍵。他們還認為,世界不太可能回到疫情暴發前的“超全球化”軌道,而會傾向于奉行“經濟區域主義”。
專家建議企業通過“更好的協作和協調”來提高應變能力,并認識到“員工也是人”,在必要時“提供工具”來幫助員工,無論是在心理健康還是遠程工作方面。
該報告指出,傳染病、生計危機、數字不平等和年輕人幻想破滅等被受訪者視為最主要的短期風險(未來零至兩年)。
至于中期風險(未來三至五年),受訪者認為,世界將受到經濟和技術領域風險的威脅,比如資產泡沫破裂、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崩潰、物價不穩定和債務危機。
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國家崩潰、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有害的技術進步等則被受訪者視為值得關切的主要長期風險(未來五至十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