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豐臺園:科技創新發展主引擎 趙湘明/攝
“2+4”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漸次形成
作為中關村最早的“一區三園”之一,中關村豐臺園(以下簡稱“豐臺園”)依托產業集聚優勢,系統謀劃、科學布局,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產業經濟規模和能級不斷攀升,并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勢動能。
目前,豐臺園已形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醫藥健康、智能制造四個百億級產業集群。“2+4”產業收入占豐臺園總收入比重超六成。
近年來,為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服務體系,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豐臺園提出了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旨在以重點產業鏈為工作主線,穩定供應鏈、配置要素鏈、培育創新鏈、提升價值鏈,進而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服務體系。
在軌道交通方面,作為全國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聚集區, 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規模大、產業鏈完整、創新能力強。聚集了以中國中鐵、中國通號和交控科技等為代表的軌道交通企業 150 余家,涵蓋了從規劃設計到工程建設、裝備研制、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下一步,豐臺園將繼續以軌道交通產業為核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帶動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
在航空航天方面,豐臺園依托豐臺區密集的航空航天科技資源,聚集了以元六鴻遠、海豐通航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企業 110 余家,產業覆蓋航空航天及地面兵器、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工程建設等領域,產業鏈覆蓋導彈、火箭、衛星、無人機等方面。下一步,豐臺園將會繼續加快推動豐臺區航空航天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吸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等領域總部企業和創新研發機構入駐。加快存量土地盤活,推動低效空間業態更新,建設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產業社區等創新載體, 完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
與此同時,豐臺園依托軌道交通專業運營公司——北京中關村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園區軌道交通企業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服務。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共建軌道交通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引進中關村智聯軌道交通運營產業聯盟、中關村領創商業航天聯盟、城軌創新網絡中心、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中關村睿宸衛星創新應用研究院等社會組織。
政策服務雙驅動 賦能產業提檔升級
近日,豐臺園中小企業重藥康陽先鋒(北京)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通過豐臺園“保險+銀行+科技”融資新模式成功獲得銀行批復,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
豐臺園企業服務中心主任李菲表示,本次重藥康陽獲得的銀行貸款是豐臺園剛剛探索的融資創新模式。這一融資模式是豐臺園深化中小企業精準服務,由園區管委會搭建平臺, 發揮銀行融資、保險風控/增信、科技保障優勢,創新推出的融資模式,為園區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據重藥康陽公司負責人介紹,豐臺園管委會針對中小企業困境,提供精準服務,創新推出“保險+銀行+科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讓企業的資金壓力得以有效緩解,對企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據悉,這也是豐臺園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日益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增強園區創新發展內在動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為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豐臺園陸續推出了“豐九條”“創新十二條”“新開放五條”“獨角獸八條”等一系列政策,從資金扶持、審批便利到人才服務, 每一條都是務實舉措,讓企業感受到了極強的獲得感。
同時,為助力企業發展,持續提升自主化創新能力,豐臺園管委會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通過“企業家顧問委員會”等平臺組織,重點企業“服務管家”等工作機制,實現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提高企業在園區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此外,豐臺園還通過扶植高成長型優秀企業發展,吸引集聚高發展潛力的新興主體,為園區發展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2021 年豐臺園科技研發費用實現 190 億元, 技術合同交易額實現 500 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3 項,市級科技進步獎 4 項;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兩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 3000 億元,設立百億中車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成立中關村領創商業航天聯盟,睿宸衛星研究院發射首顆科學實驗衛星“麗澤一號”。
因改革而生:爭當改革“先行者”
立足“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豐臺園將繼續鞏固壯大軌道交通、航天航空兩大千億級核心戰略產業,著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醫藥健康和新材料四大百億產業集群提檔升級,加快智慧產業、應急救援、科技服務以及數字經濟發展。
在繪制高精尖產業鏈圖方面,豐臺園將立足園區 “2+4”產業定位,瞄準產業趨勢和熱點發展領域,聚焦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環節,編制園區的高精尖產業鏈圖。
在開展招商企業精準畫像方面,豐臺園將發揮“豐九條”政策的引領作用,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開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依據產業鏈圖,開展目標招商企業的精準畫像,既要關注行業頭部企業,也要緊盯行業高成長企業, 建立更加細化的企業動態信息庫,繪制招商地圖。
在分類施策加強存量企業培育方面,豐臺園將把握不同類型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訴求,實施個性化、定制化的舉措。對于成熟期的企業,制定領軍企業發展計劃,在關鍵技術攻關、上市等方面給予綜合扶持,鼓勵大企業通過任務眾包、研發協作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對于成長期的企業,用好用足中關村“瞪羚計劃”,解決企業快速發展面臨的資金難題和人才需求,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小巨人方向發展;對于初創期的企業,實施青苗培育計劃,在創業輔導培訓、空間拓展選址等方面給予支持。
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豐臺園將會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在東區建設以“消費大數據”為特征的數字經濟先導區,在西區圍繞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產業的細分領域建設中關村數字經濟創新社區。開展數字技術創新筑基計劃,鼓勵企業繼續加強對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研發,形成先發優勢,搶占制高點。實施數字產業化協同提升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工程,賦能傳統企業提質升級,催生園區發展的新動能。
園區簡介
1991年,中關村豐臺園成立;1992年,豐臺園啟動建設;1994 年,豐臺園被納入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200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2年,國務院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示范區的空間規模和布局,豐臺園規劃面積由8.18平方公里調整為17.63平方公里。2020 年被國務院納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
豐臺園規劃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由 11 個區塊組成。其中由園區主導開發的空間為7.71平方公里,分為東區、西區兩大區域。
目前,園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20余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2360余家,國家和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國家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9家;國家和市級“小巨人”企業81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13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3家。國家級孵化器10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2家。市級眾創空間 18家;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近五年獲得市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技發明獎37個。2021年豐臺園科技研發費用實現190億元,同比增長20%,技術合同交易額實現500億元。豐臺園聚集了豐臺區近90%的高質量科技創新資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