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西、深圳等地陸續發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各地從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的角度著手,提出了具體措施,為高質量發展描繪“路線圖”。
搶占發展制高點:
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
加快科技創新,才能占據產業鏈的高端位置,掌握發展主動權。
山東省省長周乃翔10日表示,山東今年將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創新,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在工業母機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近日發布的《陜西省高水平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提出,構建高水平創新支撐體系。圍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細分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梳理形成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和供給清單,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項目管理制度集中攻關,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
深圳市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發揮創新平臺載體作用,孵化高附加值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加快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概念驗證中心、新產品導入中心等。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周文認為,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過科技進步突破發展的卡點瓶頸。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重大項目,發揮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作用,加快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供給。
培育競爭新優勢: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亟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深圳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穩步提升,未來產業整體成勢,企業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陜西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細分領域,遴選若干國家級、省級重點產業園區作為產業創新集群載體,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江西提出,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航空、醫藥等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培育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和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未來健康等未來產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認為:“各地立足自身技術實力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產力;國家層面也應加強引導,避免地方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推動各地形成優勢互補、協同互促的良性發展局面。”
蓄積發展新動能:
千方百計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當務之急是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在這一方面,多地拿出了誠意滿滿的舉措。
在資金支持上,安徽將大力推廣“畝均英雄貸”金融服務模式,開展“一鏈一策一批”融資促進活動,實施“十行千億萬企”融資專項行動4.0版;陜西將統籌現有省級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專項等財政資金,加大力度支持產業創新集群發展。
在市場拓展方面,深圳將滾動更新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目錄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重點新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安徽將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產能對接、集中互采、協作配套等“大手拉小手”活動,力爭舉辦“百場萬企”對接活動200場以上,惠及企業2萬家以上。
在人才激勵方面,陜西將實施省級重大人才項目,開展創新人才攀登、青年人才儲備等專項行動;安徽將加大優秀企業典型和優秀企業家標桿的選樹力度,力爭全年培訓企業經管人員4000人次以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暢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打通從技術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堵點卡點,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記者 李雁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