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磚頭” 多看專利
原標題:少看“磚頭” 多看專利(引題)?
專精特新企業獲貸“入場券”有“聲”更有“色”(主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專精特新”是未來產業鏈的重要支撐,誰走好了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專精特新”企業究竟需要怎樣的金融服務?10月17日,在科創金融賦能“專精特新”論壇上,各界專家在東湖之畔分享了諸多“有聲有色”的解決方案。
破解中小企業科創融資瓶頸期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是我國的重大戰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說,中小企業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上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但由于企業數量過多、對經濟拉動作用邊際下降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整體發展質量仍然不高,需要更多企業轉型“專精特新”,形成特色化、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來提高附加值,提升企業議價能力。
據孫文凱調研發現,我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信貸融資政策效果明顯,入圍“專精特新”企業的獲貸率較高,貸款余額穩定增長且成本下降,獲得了更好的信貸條件。但是,中小企業在獲批“專精特新”之前得到的早期融資支持還不足,PE/VC機構投資“專精特新”企業以成長期為主,獲得過股權投資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成立到獲得首輪投資的平均時間為8.36年,僅有約10%的企業在成立前后一年內獲得首輪投資。
在孫文凱看來,中小企業技術產業創新過程中融資難度最大的時期是初創期,融資需求量最大且依舊存在難度的是成長期,這兩個階段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融資瓶頸階段,也是我國金融體系建設的重點。未來,需要推動“專精特新”等金融“特惠”政策變“普惠”政策,通過更深入的市場化改革,讓金融活水變成“及時雨”。
實現從看“磚頭”向看“專利”轉變
針對中小企業科創融資瓶頸期,金融機構紛紛端出最新解決方案,贏得了在場企業嘉賓的陣陣掌聲。
“建行致力于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機構。”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資深副經理崔喜蘇說,建行打造了專屬政策體系、專屬服務機構、專屬評價體系、專屬產品體系、專屬服務體系的“五專”服務體系,通過大數據、智能決策、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手段,把企業的科技水平轉化為銀行授信的“入場券”,實現從看“磚頭”向看“專利”轉變,助企業“知產”變“資產”。
“我們要做湖北中小企業的‘糧草官’‘店小二’‘大后方’。”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總經理楊啟蒙說,“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供應鏈穩定性的基礎力量。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打造了湖北“專精特新”專板,將引導和支持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赴專板掛牌,促進湖北省和武漢市先進制造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
眾邦銀行總行首席信息官李耀說,作為湖北省唯一的民營銀行及定位于服務小微大眾的互聯網交易銀行,眾邦銀行把供應鏈作為發力小微金融服務的主要著力點,將與大型銀行優勢互補,通過延鏈補鏈讓普惠金融護航小微企業發展。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湖北監管局一級巡視員鄒東山表示,各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要秉持對待“自己人”的態度,多采取“有情有義”的舉措,為“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真金白銀”和“源頭活水”;要找準作為“貼心人”的定位,多提供“有聲有色”的支持,著力滿足“專精特新”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要展現善為“咨詢人”的專業,展示能為“守門人”的擔當,確保金融風險可防可控、“專精特新”行穩致遠。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湖北監管局統計,截至2023年9月末,我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1%,開發“專精特新”配套金融產品78個,“專精特新”企業授信金額1730億元,貸款余額1002億元,金融在“專精特新”領域發揮出了“加速引擎”效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