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石像雪糕、廣州塔雪糕、珠江游船雪糕、沙灣古鎮雪糕……這個夏天,廣東各地景點景區文創雪糕持續“出圈”。不少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專門手持這款雪糕到景區“打卡”、消費。(8月3日《南方日報》)
打開包裝,手持雪糕對著景點、地標拍照“打卡”,發社交平臺,一氣呵成——在景區,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會來上這樣一套“規范”動作。當下,不僅廣東各地發力文創雪糕創新,放眼全國,越來越多旅游景區、博物館、城市地標也正加入文創雪糕熱潮。
文創雪糕這兩年有多火?從一句“萬物皆可雪糕”,不難看出它強大的“出圈”效應。從創意上來說,文創雪糕確實是一種創新,被稱為舌尖上的“風景”——既有文化內涵,又有吸睛的顏值,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能實現社交功能。如此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文創雪糕走紅自是水到渠成的事。
契合消費新需求,文創雪糕未來前景廣闊。一方面,對景區等主體而言,文創雪糕既是生動的文化載體,亦能激發消費活力,進一步激活文化與市場效應。另一方面,對大眾而言,文創雪糕不再只是吃的,可以增添“打卡”新姿勢,增強文化體驗感、社交儀式感,滿足更多消費需求。
然而,文創雪糕要想“長紅”,也面臨諸多挑戰。先來看價格,與普通雪糕相比,文創雪糕不接地氣的價格讓它不免帶有一絲“孤冷”氣質;還有的重顏值輕品質,品質與價格不成正比,也難以讓消費者買賬。再看消費市場,文創雪糕具有極強的場景消費屬性,一旦離開特定場景,售賣容易受限。再說創意設計,一些文創雪糕局限于跟風效仿,缺乏口味創新、個性設計,品質內涵亟待提升。而對于承載地方文化的文創雪糕,在品質上應比普通雪糕要求更高,才能裨益于品牌打造、文化傳播,贏得更好的口碑和美譽度。
立足消費升級大背景,文創雪糕只有激活文的“基因”、深耕創的“特色”,在口感工藝、標準制定、IP變現等方面持續完善,實現品質與內涵雙提升,才能讓自己更有味、更美味,才能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張冬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