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多重政策利好精準滴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別是為紓解“融資難”問題,中央財政將于5年內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也按下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加速鍵”——2021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81家首批上市企業中半數都有“專精特新”屬性。
如何抓住時代紅利?對此,匯豐利華聯合創始人龔艷建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以“超前設計+超高配置”統籌梳理、綜合校正財稅法人等非經營性事項,以系統性合規的姿態擁抱政策紅利,高成長性未來可期。
合規是大勢
中小企業若想實現可持續性地創新發展,既要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又要規范運作、合規管理。“創業遇到風口快速發展是好事,但合規經營才是長久之道。”龔艷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在深耕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相對發展優勢的“小巨人”,受資本追捧、享政策“春風”再自然不過。
但主營業務突出固然重要,卻需建立財務、稅務、法務、人力管理等“基本盤”專業、穩定運轉的基礎上。諸多重要但易被創業者忽視的問題,比如股權結構、財務稅務核算分析及內控管理等,如果“瘸腿”“偏科”或處理欠妥,極有可能與資本失之交臂。
“我們歷時一年半對其進行精細化改造,在幫助企業分析財稅風險的基礎上,指導客戶重新搭建集團框架和財務核算和分析體系,高標準建立內部管理控制體系。”龔艷說,目前該企業現在正排隊港股IPO中,可能很快就會聽到他們敲鐘的聲音。
綢繆要趁早
2021年,互聯網行業頻吃反壟斷罰單、最高法和人社部明確“996”違法、演藝和主播行業偷逃稅款相繼被查……這背后,“合規”一詞的身影愈發清晰,在企業評價中的權重愈發凸顯。
龔艷認為,上述“前車之鑒”正在提醒包括“專精特新”在內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們,要提前引入專業機構進行頂層設計,資本方向的體系規劃,查缺補漏搭建合規架構,清病灶、除隱患解決內部制度不完善、治理不健全、財稅基礎薄弱、股權設計失當等問題,以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意識和良好的公司管理能力為與資本市場服務雙向良性互動打好基礎。
諸多案例已經證明,業績發展好之外,公司治理佳、經營管理規范的“優等生”,會獲得更大的融資機會,更高的估值價格,反之,如果管理治理存明顯“短板”,哪怕事業發展欣欣向榮,資本也會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遠在天邊,根本落不了地,龔艷提醒道。
“重視合規,才能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贏得發展先機,”她說。
高配鏈“外腦”
當企業與資本對接時,呈現的往往是多個問題的“集合體”,很難清晰拆分成財務審計、稅務核查、法律合規、企業估值等若干單項。此時,“就事論事”“打補丁”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切膚之痛”,但是治標不治本,且甚至會因缺乏系統性、綜合性體系化的規劃和安排,把小問題拖大。
而且,傳統咨詢機構或者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機構雖然能分別提供財、稅、法、人力資源等細分領域的專業建議,但這四份“診療書”進入企業卻往往很難融合成一張“施工圖”,這個“落地”的過程耗時耗力,效率偏低。
龔艷認為這恰是企業高配以“集團軍”或“作戰組”形式出現的綜合性“外腦”的意義所在——不用東奔西尋找資源,分科“掛號”,“而是鏈接一個平臺、實現一鍵定制、通過一個界面對外,走通所有的資本邏輯,提前規避資本路上的各種坑。”這正是匯豐利華的“創新點”:“我們集結財務、稅務、法務、人力資源、估值等領域的大咖,定制‘會診團’,以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對面臨‘生長痛’的企業進行會診,協助跨部門落地施治、賦能,”龔艷補充說,“我們既可以提供包括綜合盡職調查、股權架構設計、財務預警等在內的合規咨詢,又可以進行融資、上市或并購輔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