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電力建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賦能電力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凝聚行業共識,形成發展合力,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科技創新與數智化轉型,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助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除了電力建設發展大會主論壇外,另設置電力建設科技創新、國際電力工程可持續發展、電力建設職工健康提升、電力建設質量安全、電力建設數智化發展、風光大基地創新發展、電力建設綠色低碳發展、以及電力企業ESG等8個專題論壇。
首屆諾貝爾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王思強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徐樹彪,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賀曉柏,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馮樹臣等企業領導出席會議并做主旨演講。原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曹玉書、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周建、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黨委書記、理事長,國家公務員局原副部長級副局長楊春光,以及各電網公司、發電集團、電力建設集團的領導和專家共計25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
解振華在致辭中表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當前,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電力建設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占比超過40%,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力建設是排頭兵。過去十年來,電力建設領域積極推動行業產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動煤炭清潔利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解振華表示,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新增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主體,未來隨著這一比例的逐漸增加,能源結構將日趨完善,新能源將代替煤炭成為新的翹楚,未來電力將更加綠色和低碳。電力建設行業包括勘察設計、施工、調試、監理等環節,電力建設的綠色低碳轉型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轉型,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前提和核心,對整個工程的節能降碳起到基礎和全局的作用,要不斷吸納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搞好電力建設工程的綠色低碳設計,才有可能實現源頭降碳。所以在發展路徑上要構建科學有效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全面提升電力工程低碳設計水平,大力推動低碳施工工藝及方法應用,不斷提高電力建設的智能化水平,持續加大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強新材料、新裝備碳減排功效研發及應用,加強電力建設全周期的生態保護,推行精細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前瞻性能源技術創新力度,持續加強低碳人才能力建設,加強低碳建設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并完善電力建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努力探索電力建設行業節能降碳空間。
余兵在致辭中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歷史進程已全面啟動并加速推進。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電力建設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電力建設質量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目前,全國在建規模以上電力工程近6000個,包括大量電源、電網項目,沒有過硬的建設質量,投產后必將影響電力設施甚至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二是電力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是快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保障,當前電力建設工程更多使用盾構機、無人機放線等先進裝備和技術,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電力工程建設進度。三是電力建設降本增效有助于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戰略目標,施工的工藝改進、方法優化、方案完善,減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碳排放。
余兵提出,電力建設行業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多元賦能持續提升電力建設安全水平,助推電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為來電力建設行業應注重,一是強化落實電力企業主體責任。各企業要緊緊抓住安全生產“牛鼻子”,不斷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擰緊責任鏈條,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職責,加強檢查指導和監督考核,倒逼主體責任落實落地。二是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各企業要持續完善安全質量制度體系,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并結合工程實際,及時制定發布安全質量的管理制度、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要強化制度剛性約束,加大制度宣貫力度,將規章制度作為安全培訓的重要內容,增強全體從業人員、特別是基層一線人員遵章守紀的意識。是加強人員教育培訓。各企業要根據建設施工管理需求,認真制定人員教育培訓計劃,科學設置培訓科目內容,提升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四是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技術裝備。各單位要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力建設”工作,推動建立覆蓋全行業建設施工人員的信息管理平臺,記錄培訓內容、技能水平、從業經歷、信用信息等;要積極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廣泛應用安全視頻監控、沉浸式安全教育體驗、安全隱患和違章智能識別等技術;要按照“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的要求,有效發揮高危作業機械替代技術作用,減少人員暴露風險,防范人身事故發生。
趙鵬高在致辭中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向大會表示祝賀。他表示,近三年來中國的“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我們強化頂層設計,制定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政策措施,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我們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完成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超 4.8 億千瓦,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 50.9%,歷史性超過化石能源裝機。我們大力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樹立重點行業和產品設備能效標桿,引導傳統行業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我們穩步夯實“雙碳”工作基礎,推動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我們完善支持政策和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領域價格改革,推動出臺碳減排支持工具。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趙鵬高透露,下一步將重點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進能源革命。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票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有序推進新舊能源轉換替代。二是加快產業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嚴把新上項目能耗和碳排放關,引導傳統行業改造升級、產品設備更新換代。推進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三是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示范應用全鏈條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路徑。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激勵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培育經濟增長綠色新動能。四是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健全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出臺重點行業和產品碳排放統計核算標準。優化能耗雙控政策,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
楊昆表示,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電力建設的關鍵支撐。經過全體電力建設者的共同努力,我國實現了發電裝機容量10年翻一番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實現了電力技術和裝備從跟跑、并跑向領跑的跨越:135萬千瓦高低位布置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投入運行,煤電超低排放水平進入世界領先行列;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投入運行,水電工程建設能力和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成套制造能力領跑全球;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等級的輸電技術,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成功投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世界領先;全球單機容量、風輪直徑最大的18MW海上風電機組完成研發并下線;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創造26.8%的世界最高紀錄;全球首個具有四代技術特征的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核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主要技術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楊昆表示,未來電力建設行業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助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形成以電為核心,煤、油、氣、核、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新型能源體系。二要踐行 “忠誠擔當、求實創新、追求卓越、奉獻光明”的電力精神,用更多凝聚中國創造、體現中國質量、代表中國品牌的大國重器、大國工程,為中國電力事業發展再立新功。三要持續提升電力工程建設質量。以“追求卓越 鑄就經典”的國優精神和“安全、適用、精細、創新”的魯班精神,持續激發磅礴電建作為,形成強大生態合力,開創電力工程建設新局面。
王思強表示,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始終堅持把質量提升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十年來,共有315個電力工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含金獎69項),年均約32個,占所有工程獎項的比例超過10%,為各行業之最;共有49個電力工程項目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205個項目獲得中國安裝之星;去年首個電力優質工程參評第十九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并獲獎,對推動電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的行業引領作用。
王思強強調,電力建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我們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動創新發展,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系統思維,從提高要素流動性以及空間配置效率出發,發揮產業鏈建設的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要建立數據市場,推動共享發展,在實現從0到1的突破之后,努力實現從1到N的裂變。
王思強指出,現在全國正掀起高質量發展熱潮,我們電力建設行業絕不能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中作壁上觀,要主動出擊、團結奮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比起來、學起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電力建設企業要與國家要求、其他行業和其他一流企業比對,時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正偏差,牢牢把握工作正確方向和主動權,全力推動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及政策措施在電力建設行業落地落細落實,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及時跟進學習國家政策文件,掌握最新的形勢判斷、工作規范、任務目標、方法路徑,保障工作有序開展。要多學先進工作理念、寶貴經驗、有效做法,立足電力建設行業實際,科學合理借鑒,以他山之石、攻“電建”之玉。
鄧建玲在演講中表示,能源電力是人類活動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當前,能源領域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8%,而電力建設行業碳排放占能源領域排放總量的40%以上。隨著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的持續提升,電力替代穩步推進,部分碳排放將從其他終端用能領域轉移至能源電力建設行業,同時,我國95%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因此,能源電力建設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將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
鄧建玲說,我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堅實步伐。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8倍、占比超過5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7.8個百分點、達到17.5%。特別是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3年超過1億千瓦,總裝機突破8億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同時,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0%。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折算的碳減排量、出口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少的碳排放量,合計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可以說,我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已經處在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最前沿。
鄧建玲表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作為一個經濟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和油氣消費對外依存度偏高的大型經濟體,實現“雙碳”目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些年來發生的國外能源危機和國內電力供應緊張現象,要求能源電力建設行業轉型既要錨定長遠保持定力,又要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兼顧好“三個目標”。一是安全穩定。立足于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底線思維,先立后破,推進化石能源有序減少和非化石能源可靠替代,加強能源電力綜合保障,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二是低碳清潔。優化能源電力結構,做好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傳統能源碳排放的“減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三是經濟高效。堅持節能優先、提高能效,在各方面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通過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更低成本帶來更大產出,以可支付的價格供應更充足可靠的能源電力。
賀曉柏表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是推動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重點在于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格局、以綠色高效為導向的能源消費生態、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能源技術變革、以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協同的能源治理體系。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電力生產綠色化、能源消費電力化、生產消費數字化的平臺樞紐。數字化綠色化“兩化”協同是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兩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兩型”建設效能的關鍵所在。數字電網是“兩化協同”的集中體現,在“兩型建設”中正在發揮關鍵載體作用。
徐樹彪表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要勇于擔當起“三大責任”,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見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在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在部分社會資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關鍵領域,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攻關“卡脖子”技術,布局戰略性前沿技術。國有龍頭企業應心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更加主動作為,共同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徐樹彪表示,國家電投始終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牽頭實施“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型燃氣輪機”兩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勇當產業鏈鏈長。以核能重大專項“國和一號”產業鏈為例,通過核電重大專項,我國建立了八大體系,產業鏈整體實現從“二代”到“三代”跨越式發展。再比如重燃重大專項,國家電投直面行業困境,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高效統籌全國60余家單位、5000余名技術人員參與專項攻關,以“小核心、大協作”的方式,初步打造出支撐正向研制的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引領技術研發。正在建設上海臨港重型燃氣輪機試驗電站,支撐自主研制走完零件級、部件/系統級、整機級再到聯合循環的試驗驗證全過程。
馮樹臣表示,國家能源集團在國家和人民能源電力安全底線思維下通盤謀劃,主動擔當能源基石、經濟標兵、轉型主力、創新先鋒、改革中堅和黨建示范,堅決扛牢“能源供應壓艙石、能源革命排頭兵”公司使命。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實施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以一體化數字化保公司綜合實力提升、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四保一大”發展路徑。
馮樹臣介紹,國家能源集團致力于煤電化路港航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布局煤炭綠色開發、煤電清潔高效、運輸物流協同一體、現代煤化工高端多元化、新能源創新發展。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產銷量占全國約18%,以不到全國 11% 裝機貢獻全國約 14% 發電量,供熱總量全國第一,創造了國能特色能源保供新路徑。世界500 強排名升至第 85 位,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引擎強勁,多項生產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國家能源集團堅持煤炭清潔高效開發,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覆蓋率達100%,攻克了8.8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技術,煤礦開采全員工效達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
會上,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發布首期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簡稱CEPI)和中國電力建設發展指數(簡稱PCDI),這是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首次發布,也是我國電力建設行業歷史上首次對外發布電力建設相關指數,填補了行業在清潔能源景氣和電力建設發展指數信息方面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秘書長祝慧萍對首期發布的CEPI和PCDI進行了介紹。其中,CEPI在報告期內指數呈總體上升態勢,2020年一季度CEPI為101.21,2023年一季度CEPI為109.14,期間增長7.93點,景氣指數始終處于較景氣區間,中國清潔能源建設狀態持續發出“向好”信號。PCDI方面,綜合2020年一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的指數變化趨勢,PCDI四個分指數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表明電力建設增量對宏觀經濟的貢獻加大,電力建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產業規模有序發展,經濟效益持續向好。
據了解,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是通過對我國清潔能源(太陽能發電、風電、水電和核電)建設的季度采集數據信息經過相應模型研究計算出來的指數,具體分析研判清潔能源投資、建設和投運等要素對宏觀經濟、對社會低碳發展的貢獻作用,反映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所處的狀態與發展趨勢。中國電力建設發展指數是通過對我國電力建設行業的季度統計采集數據經過相應模型計算出來的指數,具體包括宏觀經濟影響分指數、綠色發展分指數、產業規模分指數和經濟效益分指數等四個分指數,用以反映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狀態以及發展趨勢。PCDI的取值范圍為0-100之間,越接近于100表明電力建設行業發展狀態越好。
此外,為踐行碳中和理念,本次大會承諾實現碳中和。大會特別邀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依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對本次大會活動的碳排放進行核查并進行碳中和評價,這也是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在業內率先開展“零碳”會議的具體實踐。
同時,大會公布了電力建設綠色建造水平評價結果。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原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曹玉書、原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周建,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黨委書記、理事長國家公務員局原副部長級副局長楊春光,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王思強,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潘敬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賀曉柏,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許曉斌為綠色建造三星工程代表頒發證書。
中國電力建設發展技術裝備展同期舉辦,國家能源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南方電網等40多家電力建設企業參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