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銀保機構公司治理水平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股東股權管理不規范,公司治理失靈成為誘發各類金融風險的源頭。尤其是今年部分地方村鎮銀行取款難事件持續發酵,這也更加凸顯健全銀保機構公司治理機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監管的重拳出擊下,有效破解了深層次的公司治理機制障礙,推動了公司治理邁上新臺階。
公司治理穩健運行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加大對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監管力度,牢牢守住和化解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總體上銀保機構公司治理保持穩健態勢。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業保險業把強化公司治理作為深化行業改革、轉變體制機制的重要著力點,行業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銀保監會開展的監管評估結果看,我國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有穩健的基礎。2021年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參評機構共計1857家,其中商業銀行1673家,保險機構184家。總體上看,2021年評級結果主要集中在B級和C級,與2020年大致持平。具體來看,被評為C級(合格)的機構最多,共1100家,數量占比59.24%;其次是B級(較好),共366家,占比19.71%;兩者合計占比78.95%。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評估主要從黨的領導、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監事會和管理層治理、風險內控、關聯交易治理、市場約束、其他利益相關者治理等八個維度,合規性和有效性兩個角度對參評機構進行綜合評估。評估結果顯示,近年來在監管推動下,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意識逐步提高,公司治理建設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做好評估反饋等后續工作,加強對評估結果的應用,持續加強和改進公司治理監管。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合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國有大型銀行公司治理在行業中繼續發揮“頭雁”作用,公司治理規范性、有效性不斷提升。建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國立表示,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為全行戰略推進和各項工作保駕護航,是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行“三會一層”同向發力,圍繞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精準施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做好穩外資、穩外貿金融服務,守牢風險底線,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推出23條有力度、有溫度、有速度的政策措施,助力維護“六穩”“六保”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越來越受到金融機構關注,高質量發展成為銀行業公司治理的共識。郵儲銀行董事會高度重視ESG建設,探索將ESG理念融入全行發展戰略、治理結構、企業文化和業務流程,積極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此外,興業銀行通過修訂公司章程,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更名為“戰略與ESG委員會”,明確由董事會承擔ESG管理的最終責任,在業內率先成立ESG管理中心,負責全面推進ESG管理指標體系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對于大型銀行來說,一方面,銀行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也要關注履行環保責任,踐行社會責任;不僅要看短期增長,也要重視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全面推進ESG管理也是大型銀行轉變自身發展方式的一個抓手,推進ESG管理能夠幫助大型銀行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強化制度保障
近日,銀保監會對2019年發布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試行)》進行了修訂,發布了新版《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今年監管部門織密監管評估網取得的實質性成果。
專家認為,監管部門加強和改進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有利于提升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質效。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辦法》強調結果應用,實施分類管理。根據公司治理監管評估結果,對銀行保險機構依法采取不同監管措施,其中將公司治理監管評估等級為D級及以下的銀行保險機構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采取包括暫停部分業務等多方面監管措施。這也體現了差異化監管精神。
為推進全面評估銀保機構公司治理,《辦法》的修訂實際上也在落實健全公司治理行動方案要求。2020年,銀保監會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系統提出了銀行保險公司治理監管和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監管部門加快補齊監管短板,推動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從源頭杜絕金融亂象,推動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從修訂版看,亮點不少,擴展了評估機構范圍,適應國內金融業、各類型機構發展,讓評估監管工作無死角,提升監管工作適配性。
今年是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的收官之年,各地監管部門聚焦公司治理重要領域的關鍵問題,繼續強化嚴監管基調。比如,黑龍江始終將優化公司治理作為中小銀行防風險、穩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嚴厲整治、機制建設、監管評估,推動轄內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水平穩步提升。又如,廣西始終將規范公司治理作為轄內村鎮銀行防風險、穩發展的“牛鼻子”,圍繞加強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融合、提升各治理主體履職質效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轄內村鎮銀行公司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近年來,銀保監會在監管制度上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監管制度要求,為銀行保險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奠定了制度基礎。銀保監會陸續出臺《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銀行保險機構董事監事履職評價辦法(試行)》《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等公司治理的監管制度,并根據金融市場運行情況對上述制度要求適時修改完善,體現了新制度、新變化對公司治理評估的新要求。
總的來看,3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探索完善治理機制,推動公司治理問題整改。2020年確保首次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全面評估取得實效,2021年重點抓好評估結果應用和難點問題整改,2022年側重于完善評估制度,健全評估工作機制。以前的有關指標和標準不再適應新的監管要求,需要及時更新、修訂,不斷完善公司治理評估指標體系與商業銀行監管評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等工作的銜接,督促銀保機構落實監管評估辦法。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要持續做好評估工作,逐步完善評估機制,充分發揮公司治理評估對健全行業公司治理的引領作用。通過評估,及時準確掌握行業公司治理情況,推動機構改進公司治理薄弱環節,提升公司治理質效。
完善兩個著力點
為規范銀行保險機構股東股權行為,銀保監會近年來大力整治銀行保險機構股權違規亂象。2019年以來,銀保監會已向社會公開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81名。今年5月份,銀保監會又向社會公開第五批共43名重大違法違規股東。
股東違法違規現象是公司治理的一個頑疾,從近年來頻發的中小銀行失范案例中發現,無序的公司治理是銀保機構金融風險的根源所在。專家表示,當前,強化銀保機構公司治理必須要抓住防風險的“牛鼻子”,尤其是要防止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著力點。
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中面臨的難題。李廣子表示,大股東操縱通常表現為大股東利用對金融機構的控制權,通過層層嵌套、不規范股權代持等方式,突破監管防線,暗中操縱銀行保險金融機構,將其作為低成本的融資渠道,由此給金融機構和中小股東造成損失。此外,內部人控制一般是指金融機構的經營權掌握在高管等少數內部人手中,股東很難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導致金融機構內部制衡機制失靈,由此對金融機構的利益造成損害。
因此,監管部門需下大力氣整治這兩項突出的問題,促進股權結構明晰化和股東行為規范化。“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銀行業股東監管的規章制度,彌補監管短板;對中小銀行股權入資者的資格審核進行嚴格把關,對股東資質進行穿透式監管,并全面實施股權第三方托管,尤其是對違法亂紀的不良股東,應堅決進行清理。”董希淼表示,嚴格規范大股東行為,更加注重對小股東權益的保護,尤其是地方黨委政府應恪守行為邊界,充分尊重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程序,不進行不當干涉。在此基礎上,應充分考慮中小銀行實際情況,適當優化中小銀行股東資質條件,簡化合格戰略投資者的引入程序,鼓勵中小銀行引入與發展戰略契合度高的優質股東,持續優化股權結構。
銀保監會在深入整治股權與關聯交易亂象、健全中小股東權益保障機制的基礎上,持續壓實銀保機構責任。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及整改情況的督導抽查,大力整治“三會一層”組織架構不完善問題,壓實監管機構的監管責任與銀行保險機構主體責任。持續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等公司治理重點領域亂象整治,打擊大股東濫用股東權利,不當干預公司經營,嚴格問責處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推進國有企業、金融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領導是做好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是中國特色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的本質特征,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放在首要位置,推動國有機構黨組織切實發揮作用。(記者 王寶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