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實體經濟 織密電力保供網(引題)
南方電網深入一線走出“電力之路”(主題)
山之蔥郁,風之蕭然。25座巨型“風車”擎天而立,3片巨大的風葉片隨風悠悠轉動,清潔能源正不斷“輸出”……這是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前往貴州省銅仁市進行調研時看到的場景。一排排風力發電機、一塊塊光伏板……從化石能源發電演進到清潔能源發電,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止歇。而如何保障電力的安全高效供給,電網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的實干踐行,勾勒出我國電力行業服務經濟的圖景,也是我國電力行業迅猛發展的縮影。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南方電網在服務當地產業集群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振興鄉村經濟等方面,摸索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電力之路”。
構建數字電網 助推融合發展
“原來工資是65元一天,現在漲到90元!”在萬山區九豐農業博覽園的農業體驗大棚里,周阿姨細心地檢查著蔬菜葉片的健康度,向記者侃侃而談。她告訴記者,自己就是當地村民,自從來了大棚后工資漸長。據了解,九豐農業博覽園長期雇傭200多人,都是像周阿姨一樣的當地村民,加上兼職的村民可達300余人。
九豐農業博覽園負責人吳盛向記者介紹,博覽園打造了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一方面能夠帶動村民就業,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來游客。
2017年國慶中秋假日黃金周期間,萬山區朱砂古鎮門票實現收入3822萬元,名列全省前三,成為貴州旅游景區的一匹“黑馬”;2022年,朱砂古鎮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曾經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萬山,如今依托良好的氣候、生態和區位優勢,在南方電網助攻下,構建數字電網賦能新型能源生態電力系統,探索發展懷舊旅游、生態農業、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重啟“綠色轉型”之路。
在朱砂古鎮從礦區轉型成為工業文化懷舊景區的建設時期,經開區供電所對景區內的線路進行改造升級。為搭配景區“懷舊”氛圍,大部分供電線路架設在原本老舊的電桿上,所有線路均進行絕緣化改造和線徑升級,在保留舊貌的同時,確保線路安全可靠。“你別看這些線路彎彎曲曲、不夠整齊,其實安全得很。從去年到現在,區內連續一年多都沒發生過停電。”萬山供電局經開區供電所所長黃開樹介紹。
談及家鄉的變化,王村頗有感慨,2005年以前,萬山區大型企業、工廠少,就業崗位少,“想做事就必須離開家”。而現在,萬山區不僅有工業園區、4A級景區,還有現代化農業園區,“只要勤快,(在萬山)就能找到事做”。
主動協調資源 主動上門服務
“園區企業未入駐,電已拉到門口。”貴州省大龍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政辦公室主任龍兵說道。
自2022年新材料產業集群電網規劃實施以來,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玉屏供電局提前對大龍經濟開發區內的用電需求進行評估,同步開展配套電網建設。企業在園區登記落戶,“家門口”直接具備接電條件,無須額外投資電力設施,從“企業等電”向“電等企業”轉變。
在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偉”)擴建產業線還未開建時,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玉屏供電局就主動上門服務。面對擴產用電需要,中偉決定自建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并需新建一回110千伏線路提供電源。由于線路廊道緊張、投資較大,短期內無法建成,同時大龍經濟開發區屬于增量配電網試點區域,配售電公司也尚不具備體量如此巨大的供電能力,導致擴產計劃一推再推。
對此,南方電網貴州銅仁玉屏供電局經全面分析,建議中偉采取業擴延伸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主動協調資源,以220千伏大龍變電站作為電源點,在3個月內就架設了一條線路直供中偉,并做好后續電網規劃建設安排。
智能化轉型 風電發展正當時
來到銅仁220千伏太平變電站,緩緩行進的機器人“小黃”吸引著眾人目光。“這是新一代5G智能機器人,搭載了28個高精度傳感器和4組高清攝像頭,具備視覺識別、圖像算法識別、紅外測溫、電池管理等功能,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動巡檢+智能分析+風險等級+處置方案’一體化作業,完成一次巡檢只需50分鐘,效率提高13倍。”銅仁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副總經理羅顯躍介紹說,目前,該局地市級變電運行管理平臺共計接入變電站63個。
在盤石鎮十八箭村連綿起伏的山坡上,大面積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頭。銅仁市第一個集中式大型光伏電站——世昌光伏項目在此地落成。光伏發電與旅游業、農業有機結合,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35萬千瓦,累計年發電量約2.71億千瓦時。隨著世昌光伏項目的落地,當地鄉村也踏上了“致富路”。
“風電不僅建設周期短,且開發方式靈活,可以就近滿足能源需求及負荷響應。”國家能源集團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龍源盤石風電場副值班長黃福介紹,盤石風電場項目共計投資4.6億元,裝機容量4.95萬千瓦。
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南方電網不斷探索前行。從提升電力為民服務水平到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數字新基建,南方電網在保供電、補短板、促發展、勇創新上下足了功夫。(記者李安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