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是近年來國資委的重點任務之一,而去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又吹響了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的沖鋒號。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國企戰略性重組整體情況不錯,出現了數量增加和質量提升的可喜局面,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一批國企主動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一方面,國企并購重組能夠借力資本市場,資產證券化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國企并購能推動產業結構的戰略優化,推進具有協同效應的專業整合。
國企改革去年取得重大進展
1月19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自2020年啟動后,國企改革在很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進展進行了介紹。
彭華崗表示,第一,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果。第二,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場化經營機制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穩妥有序深化。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作用明顯。第五,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歷史性突破。第六,國資監管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顯著增強。第七,改革專項工程持續推進。第八,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政治優勢更加凸顯。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以最新披露日期計算,去年有100家A股國企上市公司公告了111項重大重組事件進程,其中有57項重組事項已完成,15項重組失敗,1項股東大會未通過,1項證監會暫停審核,其余仍在進行中。
亮眼成績離不開頂層設計運籌帷幄。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政府在抗擊疫情和穩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對于國企改革方面的工作依然毫不放松。
“深化國企改革多方獲益”,董忠云分析稱,第一,國企自身受益。通過各項深化改革,能激發國企經營活力,提升效率、改善業績。如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大量引入社會資本支持企業經營的同時,還能與各類所有制資本之間取長補短,實現相互促進。據國資委數據顯示,去年中央企業實施混改超過900余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2000億元;中央企業集團總部部門數量平均壓縮超過17%,人員編制平均減少20%,企業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顯增強。
第二,國企員工受益。據國資委數據顯示,去年新增22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涵蓋了近1.8萬名關鍵核心人才。更加靈活的激勵機制在令國企能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同時,也令企業中的更多員工能夠充分享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收益。
第三,其他所有制企業受益。據國資委數據顯示,中央企業所有者權益當中,引入社會資本形成的少數股東權益,由2012年底的3.1萬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9.4萬億元,占比由27%提升到38%。另外,中央企業對外參股的企業超過6000戶,國有資本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這顯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僅僅是社會資本助力國企發展,國有資本也在持續加大對其他所有制企業的投資,通過雙向混改推進各類企業共同發展。
四方面再發力深化國企改革
談及接下來深化國企改革需向何處發力?董忠云認為,第一,要從企業自身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明晰各方的責權邊界,強化考核激勵機制等,將各方利益訴求統一到國企實現更好發展的方向上來。
第二,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力量,提升國企市場化水平,通過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有機結合,不斷激發國企經營活力。在我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背景下,鼓勵國企借助多樣化的金融手段,促進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雙相混合,支持更多優質國有資產上市,促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令廣大投資者分享國有企業發展成果。
第三,要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將資源重點投入符合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統籌好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令國企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引領者。
第四,要進一步提高國資監管效能,以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資監管要做到松緊有度,在嚴防國有資產流失的同時也要為市場化留足空間和靈活度。
在田利輝看來,2021年國企改革深化不僅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且需要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畢竟國企有其獨特優勢,需要在科技創新上繼續突破。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