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A股持續寬幅震蕩。七家券商的七位首席經濟學家、首席策略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導致近期A股市場下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疫情導致經濟走弱、中美貨幣政策方向相反等,但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多重積極因素夯實A股基本盤。
利空因素釋放 進入最后階段
對于當前的市場表現,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連續殺跌主要是悲觀情緒反映,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經濟基本面。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期市場明顯下跌,恰恰意味著前期市場的負面因素正在越來越多地被消化;同時,雖然本輪疫情對經濟的潛在沖擊較大,但當前供應鏈正在修復,地產穩增長政策也在推進,出口鏈仍有韌勁,A股基本面邏輯仍相對積極。
“經過過去一個多月的大幅下跌,市場對于利空因素的釋放已進入最后階段。”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政策面正給予供應鏈穩定和企業復工復產更多關注;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走弱背后是疫情和縮表等風險的顯性化,這兩個因素有望伴隨上海疫情拐點和5月份美聯儲縮表落地而逐步緩解。
“短期來看,我國經濟修復存在一定‘擾動項’,經濟修復受到一定制約,A股市場或將維持一段時間的震蕩。但中長期來看,在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調整后的市場機會仍值得期待。”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陳靂預計4月份經濟數據將明顯轉弱,但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加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后續經濟將逐步平穩回升。
磨底過程反復 靜待構筑完成
在情緒化主導的波動過程中,A股市場將如何重回合理區間?
在董忠云看來,投資者應對市場堅定信心,無需過度悲觀。
董忠云進一步解釋稱,首先,待全國疫情進一步緩和后,經濟活動將快速恢復,消費對經濟的制約會迅速解除。其次,政府穩增長、保民生態度明確,金融支持、物流保障、稅收優惠、穩定房地產、制度改革等諸多方面的利好政策已相繼落地,且后續大概率還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用規模較大,基礎設施補短板、“雙碳”、新興產業等領域投資增長點依然較多,對投資穩增長應保持信心與耐心。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期視角下,雖市場磨底過程可能會持續反復,但投資者無需過分悲觀,應耐心等待市場完成底部構筑。一方面,信用底或已大致確認,后續盈利底也將在中期逐步完成;另一方面,市場的估值、情緒指標已進入市場底部區域,后續雖仍存繼續下跌的可能,但就賠率而言空間已相對有限。
英大證券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大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各部門對經濟、股市、樓市釋放諸多利好政策及信號,但利好的傳導需要過程。股票層面,在利好政策推動下,優質的低估值個股及與穩增長相關的股票或受益更大。未來需要更強有力的刺激政策來穩定經濟,這也是股票市場穩定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穩定,對好股票也不要失去信心。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A股積極信號正在出現,3月份新增中長期社融增速超預期回正,穩增長仍在持續落地。各地都在探索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平衡,全國物流指數持續反彈。重要地區的疫情形勢開始出現好轉跡象,有助于穩增長項目進入開工高峰,經濟和盈利增速將觸底回升。人民幣匯率貶值成為市場新的關注,但資金是否會持續流出核心還看國內經濟和企業盈利預期,新增社融加速改善后,匯率貶值更容易被看成是有利于中國出口改善的信號,近期北上資金并未發生比此前更大的波動,市場反而更關注哪些行業受益于匯率貶值。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減少、增持增加,上市公司回購增加,都有助于市場的穩定。總的來看,今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A股有可能會迎來上行周期的起點,目前可能正處在底部區域、醞釀“反攻”的過程中。
在陳果看來,短期市場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中長期視角則應考慮防守反擊,逢低布局。(本報記者 昌校宇 周尚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