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創新制度,奮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氣象新作為)
松花江畔春風拂面,夜幕之下流光溢彩。隔江北望天際線,大樓拔地而起,吊塔施工正忙,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建設正酣。
作為我國最北自貿試驗區和首批在沿邊地區布局的自貿試驗區之一,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獲批兩年多來,堅持統籌“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正成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優勢和特色產業的“集聚地”。
創新優化營商環境
“公司的經營許可證馬上要到期了。”“謝謝提醒,我們準備材料過去一趟?”不久前,哈爾濱完達山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春東接到審批局工作人員王清斌的電話通知時,忙問到手續流程。
“您啥也不用準備,也不用親自跑了。”王清斌回答,只要確認一下信息,在舊證到期之前,企業就會自動收到新證。
“過去,更換和延續企業經營許可證,需要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親自前來辦理,而就在2021年,哈爾濱片區實行了‘無感續證’的審批新模式。”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管理局審批服務處處長劉惟喬介紹,片區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系統主動研判主體資格,主動推送確認信息,讓企業辦理許可證延續或換證時“無需主動申請”“無需提交材料”“無需來回跑腿”。
走進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政務服務大廳,一排排智能化設備服務正忙:自助填單臺、自助照相亭、發票申領自助終端、智能文件柜……
“它們讓服務全天候,無死角。”劉惟喬舉例說,不論什么時間,自助填單臺的屏幕一點就亮,線上進行申報后,一旁的智能文件柜便彈開小門,申辦人將材料放在柜格內,工作人員會在上班時間進行處理。
“晚上下班之后也能來辦業務,不用在白天的工作時間請假了。”常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姜女士說。
制度創新、技術賦能,加速服務升級,與此同時,簡政放權也為審批流程“加速度”。
“6年前,開第一家店時,辦衛生許可證折騰了三四次,等了一個多月。”哈爾濱市松北區新藝美發沙龍店長王海英笑著說,“但這次,幾乎全程線上操作,辦證過程沒超過20分鐘。”
為啥變化這么大?王海英指了指墻上的《公共場所衛生告知和承諾書》,這便是“衛生許可證”——印有適用范圍、法律規定、經營條件、承諾時限等承諾事項以及登記二維碼,經營者下載打印、掃碼登記后,將承諾書同營業執照一起掛出,便可展開經營。
這種“以照為主,承諾代證”的方式,將四類小型公共場所的該項審批時間從15個工作日縮短為幾十分鐘。
目前,自貿試驗區53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3個片區被賦予省級行政權力589項,帶來審批服務提質增速。在哈爾濱片區,企業開辦時間已壓減至4小時,不動產登記壓減至1個工作日。2021年,哈爾濱片區新設立企業5049戶,同比增長26%。
“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實施創新發展3年行動方案和營商環境3年行動計劃,積極開展壓力測試和差異化探索,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釋放開放發展新動能。”黑龍江省商務廳副廳長王東介紹,自貿試驗區累計生成超20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案例19項。
“其他地區有的政策,自貿試驗區都可以有;其他地區沒有的政策,自貿試驗區都可以談。”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管委會主任代守侖介紹,為使招商專業化,片區引入企業化管理模式,組建市場化、專業化的招商集團公司,強化對產業招商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構建起“謀、選、招、落、服”一體化招商新體系,“政府以企業的需求為需求,為企業的需求而改變。”
截至2021年底,正威新材料產業園、深哈金融科技城等一批超百億項目投資落地,優勢產業加速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深化對外貿易合作
“瞅這夾心,爆漿多汁!”在黑河跨境電商園區,主播張穎神采飛揚,邊吃邊說,門外的快遞箱纏著膠帶,轉得像陀螺……5個小時的直播下來,張穎帶動銷售額近10萬元。
2020年,聽說自貿試驗區黑河片區一系列優惠政策接連落地,本在國外做生意的“80后”張穎決定返鄉,加入黑龍江洋品多商貿有限公司。兩年多來,自貿試驗區每月統一組織電商培訓課,讓張穎的主播技能節節拔高,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回來就對了!來公司兩年,薪水翻了七八倍!”
黑河片區跨境電商直播產業集群自2020年8月開建以來,已經孵化直播企業20余家,主播超200人,培訓成熟直播運營人才200余人。
“‘多倉聯動’讓物流時間減了半,成本打八折。自貿區成立后,庫房、直播間、辦公室都免費,成本低了,人才多了。”黑龍江洋品多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斌直言,從2018年到2021年,公司銷售額翻了3倍以上,帶動就業人數從不足10人增長到40余人,張穎就是其中之一。
“跨境電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成長性、活力和市場適應性持續增強。兩年來,跨境電商產業園交易額年均增長20%。”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黑河片區對外貿易與合作中心主任張波介紹,快速發展的背后,黑河片區推出了《自貿片區十條招商政策》《互市貿易九條優惠政策》等“政策包”,釋放“多區疊加”政策效應,片區打造的跨境電商貨運物流“多倉聯動”新模式,讓“境外倉”“邊境倉”“中繼倉”智慧聯動,交付客戶時間大幅縮短。
黑河片區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是自貿試驗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的縮影,3個片區正加速整合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功能區優勢,形成多區聯動。
一大批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通過加強基礎建設、布局跨境集群,自貿試驗區為對外合作發展蓄勢賦能。
在黑河市利源達專用車制造有限公司,車間中焊切電弧此起彼伏,一排排半掛車整裝待發,準備出口。公司總經理宋澤南表示,“黑龍江大橋的合龍、自貿試驗區的獲批,這讓我們節本增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在鞏固傳統對外合作基礎上,積極拓展能源、礦產、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實現境內境外園區互動、跨境產業鏈條延伸。在黑河片區,形成了跨境電商及物流、跨境機電制造、跨境農產品加工、進口能源綜合利用等產業體系。在綏芬河片區,建立了7個境外園區,形成資源回運、儲備、加工、集散的多條跨境產業鏈。
“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建設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1/3的實際使用外資和1/7的外貿進出口。”王東介紹,2021年全年,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015.8%,高于全省增幅1005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269.32億元,同比增長48.7%,高于全省增幅19.1個百分點。
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吊機轟鳴,貨起箱落,一列列中歐班列在綏芬河口岸往來穿梭。綏芬河有“百年口岸”之稱,良好的區位優勢和高效的通關服務,吸引了大量企業集聚發展。
“如今,足不出戶就能線上辦理海關業務,遇到問題有指導,還會跟進解決。這讓我們心里踏實多了。”綏芬河華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報關員表示,疫情期間,該站推行“非接觸”查驗模式,通過“監控檢查廂體、鏡頭采集資料、遠程傳輸對比、備案資料后臺復核、證件分區錄入”等措施,不僅大幅縮短列車查驗時間,還降低人員染疫風險。
2021年,該站共服務保障中歐班列通關549列次,同比增長152%。哈爾濱海關所屬綏芬河海關全力服務保障多條中歐班列線路高效暢通,讓亞歐大陸間的“鋼鐵駝隊”在綏芬河口岸不斷壯大。
綏芬河海關關長趙城臣表示,綏芬河海關主動對接班列貨代公司,及時通報海關最新政策和通關手續辦理流程,掌握班列運行周期、貨物裝載、運抵目的地等情況;實施預約通關、線上申報、轉關自動核放等便利措施,深化艙單歸并、自主選擇報關地等海關業務改革;復制推廣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不斷降低企業國際貿易成本。
機聲隆隆,42歲的綏芬河市曲美木業公司鋸工趙忠海嫻熟地操作著單片鋸機,身后木屑飛濺。4年前,他還守著老家的5畝地,一年總收入不過三四千元。
2019年夏天,自貿試驗區成立后,趙忠海決定將土地流轉出去,來綏芬河片區“試試運氣”。
“沒成想,木材企業扎堆找人,我選了一家待遇好的、包吃住的。”趙忠海笑了笑,從力工到鋸工,趙忠海在企業得到了專業培訓,3年來,收入從3000多元漲到了5000多元,“咱這每年都擴招工人,我今年又介紹了兩個同鄉來!”
“之前運到廣東賣的初加工板材,如今到隔壁公司就賣掉了。”曲美木業公司經理褚英歌對綏芬河片區的產業集聚發展和區位優勢感受頗深,“從我國西南地區,到歐洲國家,我們的產品都能運過去。中歐班列形成一個國際大通道,讓咱企業的運輸節本增效。”自貿試驗區成立后,通關時間大幅縮減,進出口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帶動該企業快速發展。
在綏芬河片區,木業規模以上企業約占全省同行業的46%,闊葉單板年產量約占國內市場70%份額。目前,木業、糧食、水產、中藥材、清潔能源等五大生產加工型產業體系已具雛形。
營商環境改善、體制機制創新、高水平開放發展的疊加優勢,迅速帶動產業聚集發展、提檔升級。
哈爾濱片區先后靶向出臺的“黃金30條”“助企上市10條”等系列政策,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冰雪旅游等產業,加快完善開放型產業體系,一批開放型功能平臺項目先后落戶。片區批復以來,已引進產業項目310個,協議引資額4714億元。
營商環境優化和多重政策疊加優勢正加速“最北自貿區”的創新高地虹吸效應。截至2021年12月底,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13845家,比掛牌前增長81.1%。2021年新簽約項目162個,同比增長305%。
“黑龍江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黑龍江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康翰卿表示,今年要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實施自貿試驗區2.0版行動計劃,抓好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營商環境、產業集聚、協同發展等工作,奮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人民日報記者 吳齊強 張藝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