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進入新世界格局變化的重要之年。在目前包括疫情走向、國際形勢、中美關系等諸多外部因素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的特殊背景下,創新依然是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力。
“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我們國家取得了很多成績,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覺得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不是長板,而是短板。我們的短板是什么?是自主掌握核心科技的能力。”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認為,挑戰永遠都有,但創新永不停步。
在董明珠正式掌舵的這8年間,格力電器收入從2012年1000.84億元升至2019年的1981.53億元,凈利潤也從73.78億元提升至246.97億元,累計為國家納稅1100億元,遠超前20年納稅總量。驕人成績的背后與格力這些年大力投入研發、堅持自主創新有密切關系。
據董明珠透露,今年格力電器將進一步加快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并把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落腳在科技創新上,加大對智能裝備、數控機床的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以及對電機、電容等電子產品關鍵器件的更深入研究。
“格局已經有了,布局也有了,方向也清楚,其實反而要思考的是怎么腳踏實地把它干好、干成功,這是我們要認真去對待的。”董明珠說。
在董明珠看來,自主創新最后落腳在還是人的問題上,創新最重要是要解決人才問題。甘俊 攝
創新最重要是解決人才問題
格力真正決定自主研發技術,嚴格來說是“十八大”以后。“前面雖然也講自己創新,實質也是模仿為主,就像是把穿布鞋換成穿皮鞋,可能也算是一種創新,但是我覺得不是核心創新,核心創新是顛覆性的。”在董明珠看來,自主創新最后還是落腳在人的問題上,創新最重要是要解決人才問題。
在創新面前,有的企業選擇自己投入、自主培養人才,有的企業則通過兼并收購,快速獲取某個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對于這兩種不同的途徑,董明珠認為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在她看來,企業的發展是多樣性的,沒有一種固定模式,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戰略和想法,不能把自己的戰略強加于別人,別人也不可能把戰略強加于我。但是,兼并一直是董明珠不主張的方式,因為可能兼并來得快,但是要想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卻需要時間。
“創新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文化,打造一個創新平臺,文化決定了你自主創新的繼承性。”在此邏輯下,董明珠更樂意自主培養人才,即使今天可能沒有,但堅持培養就能有成果。
她舉例,格力剛開始做空調時,也沒有核心技術,但如今格力已成為當下空調市場的領導品牌,技術領先于行業,并創造了無數個以前沒有的技術,“這就給我們增加了自信心。”董明珠說。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格力電器以1739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位列全國第六,家電行業第一。至此,格力已連續四年進入國家知識產權排行榜前十,穩居家電行業之首。截至目前,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共63956項,其中發明專利31500項,國際專利2099項。
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格力科研人員多年來的努力研發成果。據了解,目前,格力共有9萬名員工,科技研發人員占14000人,技能型人才突破36000人。
每年格力都會舉辦一次科技創新大會,來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2019年5月,格力以5000萬元獎金獎勵在科技創新取得突出成就的員工及項目團隊,單項目獎金最高達120萬元。
“我們做企業的,就一定要思考怎么給員工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從而讓他把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上。”董明珠透露,今年格力馬上就要投放3700套房子,首先從科技人員開始實施“一人一套房”。
研發實力和年輕人才是董明珠在過去一年中最有感觸的地方。當疫情剛暴發時大家都隔離回家關門的時候,格力沒有因為疫情而放棄科技創新,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去年春節期間,一批研發人員沒有一個休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把“獵手”殺新冠病毒空氣凈化器開發出來,協助一線醫護人員做好抗疫防疫工作。
在智能裝備領域,格力也是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自主培養人才。“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投入,資金投入、時間投入,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干成一個偉大的事業,而是需要有一個沉淀的過程。企業要用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敢于付出時間和金錢成本,要給年輕人時間去鍛煉,要建設平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董明珠認為,一個好的企業,要靠一代一代人承接下去;而一個有實力的企業,是為社會作貢獻,而不是索取。
鼓勵創新要營造公平環境
回頭來看格力電器這八年的發展,董明珠認為它最大的成長就是挑戰了自我。“格力電器現在是堅持由自主研發、自己掌控技術,已經從一個家電消費品領域企業發展為能夠同時自主研發智能裝備的企業了。”
據其介紹,在工業裝備領域,格力目前已經初見成效,擁有了自主開發各種不同數控機床的技術能力。這八年,格力電器走過了從不懂到懂,從摸索走到今天創造出“國際領先”技術。對于這個成績,董明珠認為是來源于堅定的信念。
“格力電器這么多年一直堅守的是,高新技術研發團隊全部在國內,可能我們走得會慢一點,但是我相信這種沉淀、這種積累,也能推動有朝一日中國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董明珠希望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國際人才,慢慢用決心來實現,真正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
這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業可能需要有更大的決心。“實際上這是一個自我挑戰,不要急功近利,要冷靜下來,要守得住寂寞。”董明珠十分期待,未來幾年以后,珠海總部基本上就是研發中心,全面聚焦研究、創新。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格力在疫情之下也創造了很多用戶需要的產品,比如說“獵手”空凈器、消毒液制造機、防護眼罩、口罩等。在她看來,技術革新還可以給人帶來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但作為一個制造企業,如果生產的產品是傷害消費者的,那終究是不健康的。所以董明珠今年還會繼續建議,國家要嚴打市場劣質產品。
她認為,之所以有很多人崇洋媚外,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中國確實有一些制造業不尊重人,偷工減料,只顧眼前利益,導致大家越來越不信任,這對中國品牌是一個巨大傷害。“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喊,國家一定要出臺政策,不是扶持企業,是嚴打偷工減料的企業,這些偷工減料的企業越發展對社會的傷害就越大。”
另一方面,政府更應該多考慮科技型企業,對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對按照國家標準堅定創新的企業予以支持。在董明珠看來,其實好的企業并不是需要國家給錢,而是要有一個公平的市場,營造公平的環境。
今年繼續渠道變革、深化國際化戰略
受疫情影響,去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錄得營收1258.894億元,同比下降了18.8%;凈利潤136.987億元,同比下降38.06%。在疫情暴發的一季度,由于小區封閉、線下關店,格力2月份的銷售幾乎為零。
為了帶領100萬經銷商加快轉型,董明珠自去年4月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從最初的不盡如人意,到后來越戰越勇,2020年總共舉行了13場直播,累計銷售額達476億元。
對于渠道改革的問題,董明珠自己認為“初步取得一些成果,摸索出一點經驗出來”。她坦言,因為格力現在有上百萬經銷商,如果簡單地一刀切轉為線上,可能受傷害的就是這些人,“他要面臨職業的選擇,而線上的模式又是另外一種模式,它的營銷、一些做事方法都跟線下很不一樣。”
“所以我在想如何創造一種更全新的營銷模式,讓每一個人既不失業,同時又進一步提高他的服務水平。”董明珠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格力還會繼續做直播,繼續進行線上線下的改革。
在她看來,巡回直播最開始是為了市場銷售,但到后面已經變成是在傳播一種文化。“到贛州以后,我就想,真正的脫貧是能夠造血的,而不只是輸血。”董明珠希望可以把直播做成一個文化傳播的平臺,帶貨之余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國內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從而把當地資源盤活起來,振興鄉村經濟。
而今年格力的第二個規劃是推進國際化戰略。董明珠認為,在“十四五”的發展過程當中,作為中國制造業,怎樣走向世界,也是當下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她堅信,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品牌推出去,而且還要展示自主品牌的影響力,讓人家通過我們的品牌和產品來了解中國。
“有的西方媒體看中國都非常可怕,說中國很落后。但是我覺得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產品來讓別人了解中國是什么樣的,這也是企業家和企業的責任。”董明珠指出,過去中國出口量很大,但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在這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壓榨,成了一個代工廠,沒有話語權。“但今天我們已經完全自己掌握技術,而且突破一些更高端的新技術,我們更應該塑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要做國際化,就要推廣中國品牌,而且要改變世界的眼光,改變中國制造在世界上的形象。”對于今年的經濟形勢和國際貿易環境,董明珠認為形勢是多變的,對于企業來說,關鍵要有預期目標和怎樣實現這個目標。
她始終認為,格力電器是一個多元化的,同時又非常專注的企業。“現在我們已經有16個研究院,1000多個實驗室,接下來還會根據需要再增加。特別是基礎部件、基礎材料的研究,我們將會增加更多研究機構,來進一步夯實格力制造或者說中國制造的實力。”
對于如何評價當下格力自主創新成果的問題,董明珠認為要有冷靜的思考,一方面格力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技術,在空調領域無話可說,但同時也要看到還有很多關鍵的高新核心技術、材料研究沒有達成,“我們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所以不能被眼前的一點業績或成績影響,還是要冷靜地去做更多的投入和研發。”董明珠如是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