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躍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力量和源泉。奇瑞控股集團成立25年以來,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帶領全體奇瑞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志振興中國汽車工業,為中國汽車品牌和產品全面走向世界不懈努力。
產業報國:肩負時代使命,勇擔社會責任
25年前,在長江下游岸邊的一片荒灘上,一群年輕人面對野草叢生、滿目荒涼的場景,立下了一個宏偉夢想:要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那時35歲的尹同躍,也是這群目光炯炯的年輕人里的一員。
當時的尹同躍,已經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一汽工作了12年,是一汽的中堅力量和業務骨干。奇瑞其他的初期創業者們大多也和他一樣,因為產業報國的初心,放棄了個人“前途”和“錢途”,“白手起家”來到安徽蕪湖,開始了最初的創業。
2001年,奇瑞自主開發的第一款轎車“風云”上市,很快成為橫掃市場的一匹“黑馬”。當時,合資品牌汽車的“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的價格在20多萬元,而同級別的“風云”,價格只有它們的一半,迫使合資品牌“老三樣”在很短時間里將價格下降了三分之一。
“奇瑞身上一直承擔著四個責任: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這‘四個責任’一直驅動著我們不斷前進。”在尹同躍看來,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后不僅是在為企業自己做,也是在為歷史做,為時代使命、社會責任做。
創新驅動:從“跟隨者”到“引領者”
“再難不省研發”,尹同躍深知創新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意義,從一開始就把自主創新確立為奇瑞發展的核心戰略。他帶領奇瑞人堅持自主創新,突破行業“卡脖子”技術,推動中國汽車從過去西方汽車工業的“跟隨者”,逐漸變成全球汽車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尹同躍認為,企業家要有長遠戰略,要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多年來,奇瑞始終堅持把銷售收入的5%—7%作為研發投入,一方面持續加大對傳統車的投入;一方面在新能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新賽道上加大投入。如今的奇瑞在全維度技術領域都有布局,做到了“應用一代,預研一代,規劃一代”,建立了比國際標準更加優化的“V字形”正向開發體系,從過去單一賽道領先變成多賽道領先。
奇瑞還通過創新事業發展平臺和股權激勵等措施,從Tesla、BMW、奔馳、豐田、阿里、華為等引入大量行業頂尖人才,打造“首席科學家”團隊,讓全球優秀人才的“種子”在奇瑞生根發芽,讓創新之林枝繁葉茂。
開放合作: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
奇瑞從誕生時就帶著極強的創新、探索基因,敢想敢干敢實踐。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品牌之一,奇瑞確立了“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內外促進、共同發展”的國際化戰略,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走出了一條以開放胸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推動品牌國際化的發展之路,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橋梁,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
在尹同躍看來,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會像今天的家電、智能手機產業一樣,出現一批溢價能力高的品牌,不僅能從合資、進口產品手里搶奪國內市場份額,還能走出國門開拓更多的全球市場。中國汽車的全球化不僅是市場的全球化,更是人才、技術、供應鏈、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相互纏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
奇瑞“走出去”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學會和海外國家、海外合作伙伴共享合作成果,成為受到人家歡迎的合作伙伴。二是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推動本地化發展,變成當地的企業公民、當地品牌,共同為海外市場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在推廣汽車產品的同時,尹同躍還要求奇瑞國際團隊努力將中國的管理、技術、文化帶到國外,讓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讀懂了中國品牌,潛移默化地加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本報記者 張曉梅 / 吳明 張驊 彭學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