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可以說,優化營商環境的內涵主要是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市場化是根本方向,便利化是基本要求,法治化是指便利化要有法律保障,國際化是指便利化要同國際接軌。
營商環境市場化
市場化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方向。理論和實踐均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但是由于起點低、起步晚,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市場體系不夠健全、市場競爭不夠中性、開放力度還有待加大、市場準入條件還有待進一步降低等,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營商環境,推進市場化改革、推出便利化舉措、聚焦市場主體、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良好的市場環境應該讓市場在資源的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優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要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便利化,政府不必過多干預市場,經濟就會蓬勃發展。市場化主要體現為市場主體便利化以及營商環境便利化。營商環境便利化指的是在一個地方,在企業申請、開辦到生產經營乃至到注銷的整個過程中,政府都提供一系列的方便條件,企業的制度成本和遵從成本都比較低。
回顧便利化的進程,便利化最早叫商事制度改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2014年2月,國務院公布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放松進入市場的門檻,注冊資本從原來的實繳改為認繳,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制度,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2014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又將82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調整為后置審批。2017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2018年3月,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成立,它將分散在很多部門的監管職能集中到一起,解決了過去部門分割的問題。2018年6月2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明確營商環境改革在簡政放權、創新監管和優化服務等方面的目標任務。2018年開始,營商環境改革在全國全面展開,企業辦企業注冊非常便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部門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平均20天,縮減到8.5天左右;全國推行證照分離改革、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等等。
以前的改革是企業登記便利化,現在是企業開辦便利化。企業領取營業執照比較便利,便民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深入推進了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基本建成了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全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已上線試運行,開辦企業已經非常便利了。
在提高便利度方面,我們雖然有很多成績,但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剛才提到的,北方要向南方學習改善營商環境,特別是東北地區。現在,全國市場準入已經做得比較好了,但是有的地方仍然面臨“準入不準營”的問題,營業執照立等可取,但是后續辦證卻比較復雜。我們應該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使企業準入更寬松。此外,證照分離改革在18個自由自貿試驗區已經開展全覆蓋試點,“準入不準營”的難題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另外,企業生產營商環境既包括企業進入和生產經營過程,也包括企業退出的環節。世界銀行評價體系中最后一項也是企業破產辦理。我們的企業進入是比較容易的,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監管還存在著過嚴或者是過多的問題,更突出的問題是辦企業容易,關企業難。
有的基層同志反映,現在辦企業就像是辦準生證,太容易了,但是“落戶口”要難一些,會有“準入不準營”的問題。最難的是“銷戶口”,如果你的企業準備要關了,需要到工商局去辦關業手續。因為辦企業能體現它的政績,關業太多就證明經濟不好,關閉企業要看你的稅收情況,沒有賬目不行,你得把賬目補上,稅收也要沒有欠稅的,還要公示有沒有欠賬、欠債。最近,又要求看有沒有擔保。有的企業已經半死不活,活得沒什么意思,就可以讓它“安樂死”,也算是早死早脫生。如果企業真的運營不下去了,關閉企業應該便利一些。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監管是不是應該更明確一些,進行分類監管。現在的做法叫“寬進嚴管”,其實這是有問題的。現在,是“寬進”了,但一“嚴管”很多企業就管死了,所以應該分類監管。對于上市公司,因為花的是股民的錢,嚴管沒問題;對于銀行類公司,吸收存款以后,放貸要嚴管,這也沒問題;對食品、藥品這些吃的東西要嚴管,因為人命關天。對于一些新業態,應該是審慎的包容監管,“十四五”規劃建議已經提出了審慎包容監管,要對一些小微企業、嬰兒期的企業實行呵護性監管。
營商環境法治化
營商環境法治化是指,對于那些方便企業的措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作為制度保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第一,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好壞不能寄希望于一個好官,也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優惠政策,而是要把好的做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比較合理的預期。
第二,營商環境法治化要求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政商關系是營商環境的核心要素,包括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關系。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要求制度化、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渠道。這就是說針對企業的政策,要事先征求企業的意見,執行過程中需要企業反饋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出現了問題要和企業商量如何解決。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使資源根據市場的要求優化配置。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要使行政權力在法律框架內有序運行。要減少政府中的個人因素。應該實行“輪崗制”,過一段時間就換人輪崗管理企業,這樣可以淡化個人的因素,使行政權力在法律框架內有序運行。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需要官員樹立服務意識。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取得了很大成效,應該說在準入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了,開辦企業很容易了,但是要再強調一下“管服”的問題。現在“管”還在服務的前面,其實對企業最重要的工作是服務。企業要什么?要做什么?政府提供服務,幫助企業,在服務中進行管理。現在把“管”放在前面,認為是由官員來管企業,這是有問題的。官員應該服務企業,我們的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服務人民的。所以,政府應該樹立服務意識,把服務放在前面,服務好了,企業才服你的“管”。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需要政府部門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企業達到規定的標準,就必須批準企業開業,不能借口刁難;“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律沒有給予權力,就不能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干涉。你可以實行負面清單,清單之外就不用審批了,收費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收費、按照目錄價格收費,目錄之外不能收費,叫“目錄之外無收費”。負面清單之外的,由市場主體依法自主決定,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也就是法律沒有禁止的,企業就可以做。余額寶之所以發展那么快,應該感謝政府沒怎么管它,因為這是一種新生事物,而且一開始利率也比較好。余額寶把錢集中在一起,和銀行討價還價之后,把好處又返給一般的網民,所以余額寶才做得那么大,在這點上體現了“法無禁止即可為”。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親”要有一定的程度,不能過分;“清”要有為,要作為,干部要及時解決企業的問題。
三是營商環境法治化要立法先行,為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10月,國務院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0年1月1日已經開始施行。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也在2020年1月1日開始施行。這兩個《條例》為營商環境提供了法治保障。
?四是營商環境法治化要健全執法司法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保護機制。要對企業家的產權進行保護,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應得到平等保護。另外,營商環境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要同等保護,不能偏袒自己本地的企業。
營商環境國際化
營商環境國際化指的是與世界前沿對標,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WTO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
營商環境國際化,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引資工作。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招商引資、對外直接投資都大幅縮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通過營商環境來吸引國外投資。以前我們是通過稅收優惠來吸引外資,現在要通過營商環境來吸引外資。
營商環境國際化有利于促進雙循環。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慣例,方便企業辦各種事情,有效促進雙循環。要促進國內企業增強活力,促使國內企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通過國內大循環來吸引國際生產要素、資源和人才,只有營商環境好,才能吸引國際人才。如今,世界經濟不景氣,國外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這時正是人才引進的好時機,加之美國政府對有華裔背景的人才采取種種限制措施,限制他們的發展,致使很多國際上的優秀人才都有離開美國的意愿。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應該向他們伸出橄欖枝。
我們已經建立了十幾個自貿區,其本質是國際營商環境的試驗,對標世界上良好的營商環境,將試驗效果好的做法,在國內進行推廣。
當前,營商環境改革的形勢十分迫切。這既是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進一步在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