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經開區調存量促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觀察
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成立6年多來,在土地開發強度、環境容量等強約束下,擯棄舊的發展方式,推出產業更新、園區更新等改革措施,以存量調整促動能轉換。2021年度江蘇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排名中,常州經開區從成立之初的全省第60位,躍升到第4位,其中,經濟發展指標名列全省第一。
常州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資料照片)
攤大餅式擴張難以為繼
6年前,常州經開區由常州市武進區3個鄉鎮與戚墅堰區合并后成立,面積為180平方公里。經開區地處常州東大門,與無錫接壤,這里的村鎮組織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興辦集體企業,民營經濟發達,是蘇南模式發祥地。
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馮旭江介紹,經開區面積小,企業多,有工業企業1.4萬家,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和隱形冠軍,但也有大量從事簡單加工的小微企業。經開區幾乎每個村都有工業園,這些村級工業園曾紅火一時,如今卻問題成堆:一是土地資源消耗殆盡。經開區工礦用地47平方公里,大量被村級工業園占據,全區土地總體開發強度達53%,超過了國內許多大城市;二是電鍍、化工、印染等污染企業多;三是產出效益低。工業用地畝均年產值僅13萬元,畝均稅收2萬元以下的企業占地2.3萬畝。
如何破解資源瓶頸?經開區黨政領導數次帶隊到珠三角調研,并結合自身情況,推出產業更新、園區更新等計劃,通過“培優汰劣”“加減乘除”“騰籠換鳳”等方式加速推進。
經開區橫山橋鎮八方工業園建于30年前,曾經帶動周邊快速發展,可如今園區70多家企業中,有60多家畝均稅收不到2萬元,且環保問題突出。
2021年6月,八方工業園更新計劃一期啟動580畝,結合軌道交通、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建設高標準廠房、多層廠房、研發中試樓、企業總部等,打造成為環境優美、集約高效的中小企業集聚區。在八方工業園辦企業的謝衛中說:“我在這里扎根20年,見證了園區起伏,一直想增資擴產,苦于沒有空間。新園區開工建設后,我們已簽訂了回購廠房協議,因為相信這里的未來。”
產業更新培優汰劣。馮旭江介紹,經開區近年來對占有工業用地獨立運轉的5208家工業企業進行了全面“體檢”。按照稅收、環保、能耗、信訪、高新技術等8個指標綜合評分,分成ABCD四檔。AB類是優良企業,鼓勵發展做加法,CD類效益低資源占用大的企業,限制供地做減法。
經開區橫林鎮地板產業發展已有30年歷史,年出口規模在全國地板出口中占很大比重。橫林鎮人大主席姚鴻介紹,全鎮近年以“加減乘除”促產業轉型。“加法”是增加高端裝備項目,每年新增5000萬元以上項目超過20個,全鎮已有近200家規上企業;“減法”是整治“散亂污”企業,已關閉超過50家不合規地板企業;“乘法”是大力推動企業上市;“除法”是徹底淘汰低效高耗能企業。
環保治理“騰籠換鳳”。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常州經開區分局局長馬旦介紹,經開區近年重拳整治污染問題,到2021年末,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1100多家,其中化工類120多家、印染類19家、電鍍類5家。中天鋼鐵2021年完成銷售1800多億元,但是這家企業地處城市上風口,政府最終下決心啟動搬遷,現在已經搬遷60%產能。
強健產業鏈培育新動能
記者采訪獲悉,經開區還通過增強金融、科技、人才等服務能力,加速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
據統計,經過6年培育,經開區已形成先進交通裝備、功能新材料、綠色家居、智能電機四大特色產業集群,涌現出今創集團、長海股份、常寶鋼管、強力新材、凱迪電氣等一批在國內A股和港交所上市企業。全區“四大特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354家,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548億元,同比增長24.6%。
經開區持續優化審批流程,2021年全區完成項目備案365個、投資總額為688億元。股改上市繼續推進,2021年完成企業股改5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2家企業成功過會。到“十四五”末,全區力爭上市企業超20家,新增優質股改企業超80家。
經開區近年來按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要求,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區有省級智能工廠1家、省級示范智能車間21個、市級智能示范車間37個。
姚鴻介紹,橫林鎮地板產業產值已由2010年的15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47億元。產品實現多元化,從單一地板加工,發展到幾十種家裝材料的生產。“‘十三五’全鎮財政收入翻一番,企業發展勁頭足。我們正通過園區更新建設1150畝綠色家居產業園,現在有很多來參觀的外地團隊。”
經過5年的整治,經開區減少污染排放取得了突破。PM2.5濃度從83%減少到39%,150公里污水管網增加到350公里,4類水占比75%以上。
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600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000.33億元。2021年完成工業銷售238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506億元、注冊外資實際到賬2.3億美元,兩項指標增幅列全市第一。經開區以占常州市4%的區域面積,創造了全市11.4%的GDP、10%的財政收入。
提升效能平衡收支 探索區域發展新經驗
常州經濟開發區成立短短6年不但經濟指標實現躍升,在民生投入和社會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這與經開區在探索政府扁平化運作、財政收支可持續,以及培養干部隊伍方面做出的努力密切相關。
一是扁平化運作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經開區雖然掛開發區的牌子按開發區模式運作,但是實際承擔的職能相當于行政區。經開區的公務員(含公檢法)僅有1000多人,而周邊同等行政區則有4000多人。由于編制緊缺,經開區以大部制發揮“精兵簡政”作用。“扁平化、機構少、人員少,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現在很多工作可以聯動,在一個部門內部很容易協調,扯皮的事少了。”經開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戴采蓮說。
為了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經開區還一步到位進行了行政審批綜合執法改革。所有審批整合到行政審批中心,做到“一個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
二是財政收支平衡,政府理性負債保證可持續發展。記者采訪獲悉,常州經開區政府債務管控較好,政府負債率處于綠色區域,在同類型行政區中少見。合理負債保障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持續投入。
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顧偉國介紹,管控好政府債務首先要少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經開區6年多來不貪大求洋,不搞純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經開區用了3年時間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重點打通轄區內多條斷頭路,完善交通路網。
其次是科學計算投入產出,不盲目負債。經開區園區更新逐步推進,先引進項目,再分期拆遷,同步建設新園區。另一方面,民生投入也循序漸進,比如老百姓的安置房建設,拆多少建多少,不搞超前投入。
三是培養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隊伍。 經開區許多干部和企業人士表示,從區到鎮到村,都有一支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區領導帶著大家干,鎮村干部迎著困難上。
橫山橋鎮黨委書記徐海說,轉型期社會很多事情在兩可之間,在基層工作,有利于發展的事情看中了就要干。這次園區更新與村莊更新他們學習了廣東順德的做法,橫山橋鎮由鎮村集體對所有企業進行收儲,收回土地,廠房補償到位,同時建設高標準廠房。之后讓拆遷企業回購,升級設備,租金補貼,讓一批手工作坊式家庭企業轉變為現代工業企業。(記者 鄧華寧 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