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真正走出了堅實的一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親自推動;二是牢牢把握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七年來,北京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一、“一核兩翼”空間布局加速形成
“一核兩翼”指什么?“一核”就是要充分發揮北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兩翼”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共同構成北京新的兩翼。“一核兩翼”空間布局現在已經加速形成了。北京市“四個中心”的定位清晰之后,就是要疏解非首都功能,而這“兩翼”是非首都功能的兩個集中承載地,只不過二者的承載功能有所區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個功能定位: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和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通州和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的關系非常密切,現在通州和北三縣都是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通過實施規劃,現在北三縣日均到北京的通勤人數約10萬人。且通州在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建設方面都發展得非常好,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雄安新區定位: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它的定位非常長遠,在經濟發展模式上一定是走創新發展之路,它的模式也一定是城市發展的新樣板、新模式。北京對雄安新區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有掛職的干部在那里進行指導、輔導、培訓,“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也進展得非常順利,許多大學的合作協議都已經開始推進。現在雄安新區塔吊林立,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二、三大先行先試領域率先突破
1.產業升級轉移
京津冀間產業領域的合作與分工在不斷走向深入。政府在產業對接和創新協作方面搭建了很多平臺。截至2020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86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1400億元。這些創新合作大部分是政府搭臺以后企業之間不斷對接形成的。現在“2+4+N”格局基本已經形成。什么是“2+4+N”?“2”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4”指四大戰略合作功能區,分別是張承生態功能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很多特色化專業化的創新平臺。現在,這種特色化專業化的平臺在40個以上。北京在產業分工方面起了核心的主導作用。從2018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北京法人單位在津冀地區的產業活動單位1.2萬家,天津法人單位在京冀地區的產業活動單位0.3萬家,河北法人單位在京津地區的產業活動單位0.1萬家,分別占京津冀法人單位區域內跨省(市)產業活動單位總量的76.5%、15.9%和7.6%。北京在區域內產業融合中核心帶動作用明顯。
2.生態環境保護
2014年以來,京津冀地區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強。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危險物排放量雖然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越來越低。水治理的力度也非常大。2021年永定河第一次實現全線通水。密云水庫水源地的很多河道以前看是枯竭的,現在河流非常寬闊,水量非常充沛。總體來說,京津冀地區的水質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數量,總體上呈下降態勢。我們也采取了很多治理措施,比如河長制、聯合執法等。密云水庫聯合各個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的治理模式值得推廣。我們還頒布了很多關于空氣污染治理的條例,治理力度非常大,進步也非常明顯。根據2020年的統計數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PM2.5的降幅最明顯,濃度下降36%。北京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為2013年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3.交通一體化
目前,交通一體化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一是公路交通進展十分順利。2019年10月,阻礙京津冀發展的“斷頭路”已經全部打通。另外,圍繞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速公路大多已經建成,只有少部分在建。比如京安高速、首都環線高速、新機場高速、京秦高速,以及榮烏高速。榮烏高速是從山東的榮成一直到內蒙古的烏海,中間穿過天津、河北。京津冀三地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小時交通圈”。二是軌道交通發展日新月異。軌道上的大框架基本已經形成,如京雄城際鐵路已經完全開通,北京到雄安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京唐城際鐵路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底通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是市郊鐵路,以溝通建立起“軌道上的京津冀”。三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新的國際機場為什么要設在大興?因為機場本身是一個連接國際交往的樞紐和平臺。大量的人財物會向這里集中聚集,成為臨空經濟區。臨空經濟區可以帶動河北、天津的發展,尤其對河北發展的帶動作用非常大。河北有46個縣可以直通機場,可見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是推動河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是推動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增長極。
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從收入的增長情況看,2015年到2020年,北京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40%以上。增長的幅度比較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來說得到了改善。與通貨膨脹的速度比,收入的增長更快更多。天津整體的GDP增長速度比北京、河北要慢,這與其調整經濟結構、追求高質量發展有密切關系。但與自身的縱向比較上來看,2015年到2020年,天津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長了40%。河北實際上增長的幅度更大。2015年到2020年,河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42%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49%。也就是說農村收入比城市收入增長快。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國歷史上農民收入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快的時間并不多、并不長。河北農民收入比城市收入增長速度快,與扶貧戰略舉措有密切關系。
京津冀地區之前存在環首都貧困帶,貧困人口達到200多萬。2012年召開黨的十八大之后,扶貧力度不斷加強。當時主要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對口幫扶,天津和北京對河北的貧困縣進行了對口幫扶;二是投入大量資金,北京和天津投入超47億扶貧資金。另外,還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經過多年來的扶貧努力,歷史上第一次率先解決了區域性的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三地密切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力下好協同發展一盤棋。未來,面向“十四五”,北京將進一步增強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