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既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規劃,也是建設文化強國和實現文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劃。
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看來,山東省地處黃河最下游和出海口,又是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更應當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以“大黃河”的工作視野,銳意改革創新,主動會商流域的中上游,勇當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主力軍和引領者,以更加扎實的舉措推動黃河文化的繁榮發展。
劉曉靜告訴記者,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既是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促進黃河事業和諧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山東實現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任務。“我們有條件厚植文化優勢,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她還表示,黃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以黃河為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和文化強國建設的現實基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對于打牢文化強國的堅實根基有重要意義。“我們應深化黃河文化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黃河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持續開展‘黃河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傳播轉化,展示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要以發展文化新業態為重點,整合資源,開發視聽娛樂、演藝觀賞、競技游藝等可體驗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講好黃河生態、黃河治理和黃河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故事,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黃河文化影響力。”
劉曉靜建議,以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主線,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創造條件。以治河、惠民、生態互促共贏為導向,統籌推進國家戰略實施與灘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使沿黃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強,調動起沿黃各地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黃河文化保護和利用、傳承和創新的密切結合,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籌發展。
“以沿黃生態文化帶建設為抓手,推進黃河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加強重大問題研究,編制沿黃高質量發展規劃,全面推進黃河生態保護示范區建設。”劉曉靜告訴記者,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黃河文化資源數據庫,將黃河沿線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規劃建設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和標志性文化景觀,扶植一批沿岸城市產業重點項目和知名品牌,打造獨具齊魯特色、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生態旅游帶和黃河故道文化風情體驗區。
為保證黃河文化的整體性、完整性、系統性,劉曉靜認為,應以機制建設為保障,健全完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工作體系,設立由沿黃九省區參與的全流域黃河文化研究及協調機構,突出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推動政府、企業、社會等共同開發建設黃河文化的多方聯動,全方位加強對黃河文化建設的統籌協調,提高工作效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