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和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
“數字+”激蕩新動能
本報記者 柯競 通訊員 林丹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近年來,中國發展脈動愈發強勁,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成效日益突顯。建設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和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1.2萬億元,大批與數字化相關的新業態不斷涌現……如今,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支撐的數字經濟正逐步成為中國穩增長、促發展的新動能。
1 “智造”引領——
全國建成2100多個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河南省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廠區,公司總經理張衛國穿著工裝,正盯著智慧中心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研判現場生產情況。該公司一季度銷售收入達到1.94億元,實現了本年度“開門紅”。
作為傳統化工企業,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專注于生產電解鋁用預焙陽極。這種產品以石油焦為骨料、以煤瀝青為黏結劑制造而成。在生產工藝智能化改造前,生產過程不僅能耗高、污染大,而且生產效率低、利潤小。
“因為環保不達標,公司每年有4個多月處于停產狀態。”面對困境,三門峽神通碳素選擇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改造升級老舊生產設備,搭建起“5G+”智慧工廠,環保、消防、巡檢、能耗全部納入智慧管理平臺。
“5G+”工業監測設備的使用,不僅實現了安全生產與環境高效監察“并駕齊驅”,更為企業節約了大量人力和能耗成本。“僅天然氣用量一項,每月可節約成本56萬元,節約人工成本5萬元。”張衛國說,此外,焙燒溫度的精準控制,還直接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產品獲得廣泛認可,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
在數字化時代,傳統產業如何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賦能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三門峽神通碳素有限公司面對的問題,也是許多企業當下亟需完成的課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智能制造場景在各地越來越多,數字化讓傳統制造業蝶變升級。
以紡織服裝行業這個老牌制造業來說,過去,備料生產主要靠經驗,生產管理靠紙和筆,商品制造靠工人腳踩縫紉機……但如今在男褲生產企業九牧王的車間,早已看不到手拿針線的工人,也沒有傳統的縫紉機,操作人員只需將面料放進機器平臺,便可自動縫制服裝。
“引進智能設備,讓產品品質更加穩定,效率翻倍提升。”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總監劉建亮介紹說,通過大數據技術,公司的數字工廠以智能控制系統為依托,實現了自動縫制單元與傳統工藝的協同運作。
在與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同期舉辦的“數字大腦,成就智慧企業”論壇上,紫光華智企業技術總監陳子龍也以AI數字車間為例,生動展現AI視覺等先進技術是如何為制造業企業降本增效的。在AI視覺的幫助下,工作人員可以“一屏覽車間、一鍵巡產線、一碼溯過程”。工作人員需要10小時逐分逐秒查看的視頻信息,AI視覺只需要1分鐘就可以鎖定目標。還可通過關聯生產設備編碼及訂單數據,事后快速調取問題產品生產過程視頻。如此一來,企業可快速鎖定生產癥結,及時分析研判,避免損失。
目前,我國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開始擁抱數字化。據工信部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已建成2100多個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209個是示范標桿工廠,對這209個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前后的成效分析,發現改造以后,這些工廠的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0.7%,生產效率提升34.8%,產品的不良品率降低27.4%,碳排放減少21.2%。
2 智慧零售——
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銷售服務
五一期間,在四川成都旅游的陳珊在百貨商場看中了一條連衣裙。“成都店沒我的尺碼,但我發現該品牌的網店里有,就立刻下單,次日就寄到家,真是太方便了!”陳珊說。
動動指頭、點點手機,足不出戶就能選購到自己心儀的商品。近年來,逛品牌店APP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購物方式,有人稱其為“智慧零售”。通過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將實體門店與手機端融合打通,再通過大數據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制造,這種以“商品+服務”形式為特征的“智慧零售”逐步走進城市的大街小巷,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上午8點左右,正是上班的高峰時段。在上海晶耀前灘附近工作的隋先生走進便利店,快速挑選完一份營養早餐后,直接離開商店。
“拿了就走”,這種無感支付的購物方式來自于上海羅森便利。在無感支付的購物流程里,消費者在進店前先刷臉或掃碼,選好東西后,系統會自動結算進行扣款,整個過程無需員工幫助,也無需等待。
當被問及無感支付帶來的體驗時,隋先生連連表示:“很方便!尤其早晨去上班時很多傳統便利店非常擁擠,無人零售很適合像我這樣快節奏的都市人群。”
小程序下單、無人超市、虛擬現實(VR)試衣、直播帶貨等場景都屬于“智慧零售”的應用范疇。“以前剛做導購時,就是擺弄一下衣服。現在每天除了上班,還需要直播賣貨、搭配貨品。”鹿小白是一家女裝品牌的導購。直播活動中,她憑借著對品牌的了解和個性化搭配,吸引了不少粉絲,不僅線上訂單增加,還導流到線下門店。
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全場景銷售服務,正成為很多實體零售企業的共識。“數字化對實體商場的帶動效果非常明顯。”從業者普遍認為,“智慧零售”的“線上”和“線下”從來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通過數字化平臺的宣傳,實體零售企業擴大了知名度,不僅增加了到店客流、提升了交易額,還與顧客形成長期互動關系,使企業有望通過優化服務將普通消費者轉變為忠誠顧客。
零售業在數字技術領域的進步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海量數據驅動則可以幫助經營者更好地作出決策。
作為零售行業頭部企業之一,近年來,永輝超市堅持以科技賦能供應鏈,以數字驅動增長,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運營體系。YHDOS是永輝自主研發的全鏈路零售數字化系統,該系統融合了全渠道采銷協同、運營、財務等工作,可以一鍵查詢關鍵報表、經營報表,通過數字化手段獲取直觀經營數據,提升管理人員經營效率。
永輝超市門店工作人員表示,自從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后,工作更加便捷了。以揀貨為例,過去揀貨是個很“燒腦”的工作,現在工作人員只需要通過一個系統就能快速完成多個線上渠道的訂單揀貨、商品復核,且誤差率很低。
3 數字職業——
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接近2億
“對于普通人而言,釘釘可能只是溝通交流的工具,但對我來說,要構建釘釘后臺、功能,讓大家使用起來更方便,實現數字化管理。”在青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吳越一邊舉例,一邊描述著自己承擔的數字化管理師的工作。
企業人員架構怎么建,企業“財、物、事”怎么管?數字化管理師就像中小企業的首席信息官,企業在一線工作中面臨的痛點、堵點,經過他們“妙手”規劃,往往能“柳暗花明”。
202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首次增加“數字職業”標識,共標識數字職業97個。除了數字化管理師,像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農業數字化技術員這樣數字特征明顯的新興職業均位列其中,為創造就業崗位帶來新的可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部副部長卓賢指出,當前新崗位與新職業的生成與數字經濟的產業化發展有關。據測算,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就業崗位接近2億,占總就業人口的1/4,這個規模相當于美國和德國的總就業人口。不僅如此,中國數字就業的占比還在不斷增大,數字職業的數量也在增多。
對于這類數字工匠“新秀”的前景,吳越表示比較看好。“一家公司可能需要幾個數字化管理師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數字化管理方面的工作。”他說,對個人而言,這個職業是晉升為企業管理層的新渠道,也是職業發展的新發力點。
對數字經濟發展同樣充滿期待的,還有入行已久的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李臻。
李臻的日常工作主要圍繞機器人展開,主要涉及產品策劃、方案制定、技術評審、產品設計等。在去年的中國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上,李臻團隊研發的機器人驚艷亮相,獲得一眾好評。
作為項目背后的“智慧大腦”,李臻表示,這些年,機器人制造行業有了更大影響力,逐步走入大眾視野,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這個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李臻認為,利用物聯網賦能機器人是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
人才是數字經濟的“芯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表示,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關鍵都在人才。
面對數字產業發展對數字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多地通過多種方式探索人才培養途徑。河北省印發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提出圍繞智能制造、區塊鏈、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數字技術領域新職業,實施規范化培訓、社會化評價、項目化管理。江蘇省制定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業領航工程,計劃每年培養1000名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慶市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和“鴻雁計劃”等,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集群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的春天里,數字人才如源頭活水,正日益成為驅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建設開啟新篇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