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一名青年汽車工程師正在進行排放后處理試驗。
“智能技術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新鮮血液,它不僅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更能推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說起專業選擇來,來自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高考生白浩男有著自己的思考。
盡管父母希望他選擇文科專業,但白浩男對人工智能、計算機相關專業情有獨鐘。他認為,在智能化功能成為汽車“標配”,冰箱、空調乃至電燈泡都實現“萬物互聯”的今天,智能技術正滲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希望我的選擇能夠符合自身志趣,同時又能為時代發展添磚加瓦。”白浩男說。
這個夏天,與白浩男一樣正在進行專業選擇的高三畢業生還有不少。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高考全國報考人數達107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對于這些青年學子來說,專業的選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未來的就業方向,也將影響我國的人才供需。
事實上,出行領域的相關崗位一直是吸納就業的“崗位大戶”。
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6月15日發布的《2021應屆生就業趨勢報告》,在2021年春招季,市場上的應屆生崗位在行業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特點。
其中,盡管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仍然是熱門行業,但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碳中和、碳達峰等一系列產業和政策熱點的助推下,新能源、環保等領域對高學歷青年人才十分渴求,招聘規模迎來高峰,普遍呈現翻倍增長。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交通能源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華倫博士表示,在汽車產業大轉型的背景下,投身汽車業的青年學子更有機會做“弄潮兒”。
“當下,中國汽車產業正走在世界前列,從青年學子的角度來說,這場變革蘊含著更多發展機遇,充滿著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的可能性。”華倫說。
汽車業“喊渴”,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總量僅5萬人
“薪金無上限”“越老越吃香”……最近,跨界巨頭涌入汽車賽道,讓汽車行業的搶人大戰頻頻登上熱搜。不少車企HR直言,“拿著百萬年薪都找不到人”。也有車企高管為了避免團隊被挖走,將員工信息緊緊隱藏。
對于汽車產業的參與者來說,求賢若渴不僅源自強烈的危機意識,更出于對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敏銳嗅覺。
當下,汽車產業正向“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這讓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新時代,并從全球的市場中心轉變為全球的技術前沿陣地。
以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為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透露,雖然去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略有下降,但智能網聯乘用車卻上漲,L2級銷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大漲107%,占比已達15%左右。有預測認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PA)、有條件自動駕駛(CA)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份額超過50%,到2030年可能超過70%。
“按現有市場規模計算,50%就是1250萬輛,70%就是1750萬輛。如此巨大的市場誘惑,導致資本大量涌入,人才不斷集聚,技術加速迭代,汽車產業儼然成為創業的樂土、淘金的天堂。”王俠說。
然而,與廣闊的市場前景相比,智能網聯汽車的專業人才卻持續緊缺。
根據相關統計,我國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約為550萬人,其中從事研發工作的有55萬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汽車行業智能網聯人才總量僅有5萬多人。特別是智能汽車各個細分領域頂尖人才數量較少,高端架構人才“一將難求”。
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顯示,智能網聯研發人員的專業分布中,65%以上的人才為非機械類,這說明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工作需要多學科復合型人才。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主任、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戴一凡博士透露,汽車行業的搶人大戰,很大程度上是對智能駕駛“塔尖”人才的爭奪。
他認為,目前汽車人才大部分集中在生產、制造、機械設計領域,而自動駕駛、環境感知、AI、機器學習領域的人才非常稀少。
“這要求他們擁有很深的計算機背景,又了解汽車的應用需求和電子電器架構。這一類人才處于汽車智能網聯技術研發的‘塔尖’層次,確實難得。”戴一凡說。
戴一凡透露,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網聯團隊中,擁有傳統車輛工程相關專業背景的汽車人和擁有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專業背景的汽車人占比約為“一半對一半”。
“在我們團隊中,一半是在傳統汽車院校里轉型比較快的汽車人。他們在學習了機械制造、機械設計等基礎知識之后,涉獵了前沿的計算機知識等。”戴一凡介紹,“但還有約一半的團隊成員是從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專業跨界而來。”
因此,他建議,對于想要投身汽車行業的學子來說,專業的選擇取決于自身的定位。
“如果定位做前沿的科學研究,在專業選擇時可以從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等專業切入,打好基礎。在研究生階段或工作以后,再往汽車行業轉型。”戴一凡分析說,“有的同學興趣在做應用層面的工程技術,那就可以在專業選擇時挑一些比較熱門的應用方向,例如車輛控制等。”
贏下汽車人才角力,學科培養體系變革“時不我待”
“目前一些公司裁員、減少招聘,是為了適應汽車業轉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和出行市場,中國對高素質汽車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從這個角度說,眼下的新挑戰未嘗不是中國企業和青年人才完成超車、后來居上的一次機遇。”大連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的李鵬飛表示。
作為傳統的車輛工程專業的學子,李鵬飛也曾因汽車產業的急劇轉型而焦慮。然而,在日常學習中,隨著學校汽車專業的培養理念、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新知識的學習讓他打消了內心的疑惑。
“與過去相比,我們在智能網聯、輕量化汽車方向增加了許多課程,新入學的學弟學妹們也將從大一就開始學習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課程。汽車業正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發展,因此我們也需要不斷改變學習側重方向,緊跟時代潮流。”李鵬飛說。
正如李鵬飛所言,智能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技術變革改變了行業結構和人才需求,同時也掀開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建議,將車輛工程學科升為一級學科。
在他看來,當下,汽車科技正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展,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交叉融合的戰略高地。車輛工程既具有獨特的自我特色,又與諸多現有一級學科的內容緊密關聯,顯示出多學科“深融合、強交叉”的突出特點。
“因此,建議國家及有關部委將車輛工程升級為一級交叉學科。所建設的車輛工程一級交叉學科,將以地面運載工具的新四化發展為核心,聚焦關聯的材料與結構轉型、能源與動力轉型、信息與智能轉型等產業變革趨勢,系統性突破車輛設計與制造、新能源動力系統、智能汽車與無人駕駛等重大科學難題,結合學科邊界拓展和知識結構重塑,建設符合國家及行業迫切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歐陽明高表示。
盡管當下受限于二級學科的定位,但已有不少汽車相關院校先行先試,積極布局。
例如,近年來,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先后試點大類培養、重構培養方案、開設車輛工程電子信息方向等,從通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通用應用課、專業應用課四大層面增加與時俱進的課程,結合科研推進智能汽車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開設本科生課程《汽車自動駕駛》等。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也發布消息,在國內率先申報的本科專業——智能車輛工程專業正式獲批,將于今年7月面向全國招生,這也是安徽省首個獲批并招生的智能車輛工程專業。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汽車產業要想繼續“乘風破浪”,源源不斷的新時代汽車人才將成為關鍵。而對致力于投身汽車、出行行業的學子來說,這也是與時代共振的絕佳機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