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迅猛。經有關部門聯手施策,雖然目前漲勢有所減緩,但依然處于高位。
原材料市場“高燒”難退,中下游制造企業境況如何?怎樣破解成本重壓?記者前往制造名城廣東東莞一探究竟。
成本“壓力山大”
記者采訪食品、日用品、電子產品等行業的制造企業發現,原材料漲價給利潤帶來的侵蝕,各行業感受強烈。
中秋月餅旺季已至,東莞市華美食品有限公司的月餅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行,日產能達350萬個。“今年月餅成本非常高。蓮子、咸蛋、糖、油等原料價格都在漲,蓮子漲幅超30%。包裝用的紙盒、鐵罐也漲了不少,鐵罐約漲了23%。綜合來說,企業生產一盒月餅成本可能上漲15%。”華美集團副總經理周宏純告訴記者。
在以電動牙刷為主打產品的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佑春從今年二月以來就陸續收到多份漲價通知函,涉及電動牙刷生產所需的幾乎所有材料。“以這款我們賣得最好的‘小果刷’為例,IC電子元器件漲了2至3倍,塑膠料、電池都漲了30%至40%,產品的利潤幾乎沒有了。”
對于為眾多知名企業提供開關電源適配器的東莞市邁思普電子有限公司來說,最大的原材料漲價壓力來自半導體。“半導體漲了好幾次,平均漲幅在五成左右。接下來預計還會漲。”該企業銷售副總經理張和勝說。
原材料成本“壓力山大”,能否靠提價化解?記者了解到,制造企業對于提價普遍非常謹慎,首先還是考慮勒緊褲腰帶、精打細算省成本。至于價格,即便要漲也講究策略。
“我們對長期熱賣品類不會提價。比如,拳頭產品華夫軟餅,成本增加了8%,那就把之前的利潤空間都讓出來,否則原材料一漲,價格就漲,消費者心理上難以接受。但對月餅這種短期品類來說,就得適當調價對沖漲價影響。定價策略上,傳統包裝月餅提價較小,沒有對比性的新品、潮品,提價會高一些。”周宏純說。
羅曼智能在電動牙刷的銷售方案上做了調整,通過設計禮盒提高客單價。“比如我們設計的節慶禮盒,用鮮亮的橙色包裝,放上一個錦鯉,很受市場歡迎。”羅曼智能新零售總監李劍鋒說。
邁思普為深挖成本潛力,對一些進口電子材料做了國產替代。“以前企業半導體材料進口比例在70%,現在要降到40%至50%,換用國產品牌。同時與客戶友好協商,請其幫忙分擔1/3的原材料上漲成本。”張和勝說。
拒當“夾心餅干”
原材料端議價無力,產品端又不敢同步漲價,如何避免當“夾心餅干”?不少企業加快了創新步伐,通過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創造新利潤空間。但創新又是另一筆成本,投入高且結果難測。如何破解?不少企業想到了互聯網。
“羅曼智能為海外品牌做了16年代工,幾年前才開始探索內銷市場,通過互聯網洞察消費需求,逐步擺脫了價格競爭的循環,為自有品牌打開局面。”李劍鋒告訴記者,2019年公司推出了一款牛油果綠、以美白為核心賣點、可改裝成洗臉儀的電動牙刷新品“小果刷”,精準擊中了18歲至25歲女性消費者的心,銷售額迅速增長。
面對今年原材料猛漲,羅曼智能經大數據分析,對“小果刷”進行升級。“升級版一年只用充一次電,今年‘五一’期間推出后成了新爆點。簡單來說,原來3個月充一次電,電池成本3.5元;現在換成一年充一次,成本變成5元,但價格可以提高10元。只要滿足消費者核心需求,人們就愿意買單。”李劍鋒說。
老牌食品企業華美,同樣以互聯網思維打開了年輕人的錢包。“不斷研發創新太重要了!口味要創新,包裝要創新,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才能掌握定價權。”周宏純告訴記者,華美近年來與互聯網電商緊密合作,以大數據分析來迎合消費者需求。不僅研發了年輕人追捧的流心奶黃、冰皮月餅新口味,也針對不同區域開發小眾口味月餅,如廣東區的五仁月餅、湖南區的小龍蝦月餅等,包裝上設計了時尚、國潮等不同風格。“客戶有信心接受調價,加大了下單量。今年月餅銷售額可保持20%以上增長。”
無懼潮漲潮落
“漲價潮”何時迎來拐點,中下游制造業企業們并不清楚。但他們明白的是,想做常青企業,就要苦練內功。對眾多直面消費者的制造企業來說,三條路徑已成為共識。
一是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洞察消費趨勢做好產品創新,持續推出“大單品”“爆品”。一方面,有助于企業掌握定價權。“拼極致的性價比沒有出路。”李劍鋒說,創新也不能“自嗨”,要利用互聯網強大的洞察力鎖定目標客群。中國市場這么大,細分需求那么多,一個企業抓一個,都可以過得很好。
另一方面,“爆品”也是降低成本的法寶。“銷量大了,生產線就不用頻繁轉做不同產品,還能大批量采購原材料降低議價成本。比如,華夫軟餅以前一天做1噸,材料漲價了,就24小時開機,一天做4噸,提升機器、人工效率,攤薄了成本。”周宏純說。
二是做響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在東莞,受原材料漲價沖擊更大的是缺乏品牌優勢的中小企業。周宏純深有感觸地說:“華美為什么照樣增長?那是因為小品牌讓出了不少市場份額。大品牌認知度越來越高,小品牌越做越辛苦,所以要推動企業打造百年品牌,正是這個道理。”
三是持續提升自動化程度,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機器雖貴,人工更貴,自動化已成為各行業的追求。華美去年在月餅旺季的用工成本是18元/小時,今年為23元/小時,好在該公司去年從國外購置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如今流水線上的工人已減少一半。羅曼智能每年也不斷更新自動化生產線,并通過數據引導柔性生產來降低成本。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制造”有韌性,能夠靈活應對原材料價格的潮漲潮落,東莞企業就是其中的生動縮影。但廣大制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也迫切需要政府營造更加良性的市場環境,幫助企業增強抵御風浪的能力。
就在前不久,廣東省政府出臺《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帶動百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業內人士表示,廣東把政策和措施落實到產業“毛細血管”,為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平臺性的支持,這將為增強廣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供堅強支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