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虛擬“數字人”市場快速升溫,多家科技企業發布了“數字人”相關產品。近日,百度發布國內首個可在APP內互動的超寫實“數字人”。此前,阿里巴巴開發的超寫實“數字人”AYAYI正式“入職”阿里,成為天貓超級品牌日的數字主理人;OPPO發布的基于虛擬人多模態交互的手機智能助手,可實現與用戶在多個場景生態下實時交互;B站專門為虛擬主播開設分區。不知不覺,虛擬“數字人”已經開始走進我們的生活。
虛擬“數字人”是指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背后集成了多模態建模、語音識別、知識圖譜、視覺技術等綜合AI能力,其在社交、傳播、營銷等領域的價值正在逐漸顯現。對于用戶而言,虛擬人是進入虛擬世界的必要化身,用戶可以根據喜好設置多個形象迥異的分身;對于經紀公司而言,虛擬偶像比真人違約風險低,因此其有意愿孵化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對于商家而言,多樣化“數字人”的上線也能獲得更多商業化場景,拓展新的數字營銷空間。
隨著相關技術逐漸成熟,“數字人”作為與虛擬世界交互的重要載體,潛在市場廣闊。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便是虛擬“數字人”,前行也要腳踏實地。盡管概念火熱,但目前產業仍處于較為初期的階段,發展還面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層面的限制。
虛擬“數字人”能否走遠,核心在技術。目前虛擬“數字人”的制作方式自動化程度低、生產門檻高,關鍵技術還不完全成熟。下一步,要繼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降低“數字人”生產制作成本,提供更加自然逼真的相處體驗,提高對“數字人”面部和聲音的還原度,推進“數字人”開放平臺建設,增強技術可及性。
虛擬“數字人”能否走遠,關鍵看應用。目前虛擬“數字人”市場正處于前期培育階段,替代真人服務的虛擬主播和虛擬IP中的虛擬偶像是目前的市場熱點,應用偏向娛樂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成熟,虛擬“數字人”市場正逐漸向生活服務領域拓展。未來,數字技術的進步將為“數字人”創造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新生事物,人們對于虛擬“數字人”的認識還存在不少空白。在體系標準層面和安全倫理層面,不僅行業內缺乏統一技術標準和要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相關法律法規、倫理規范也尚待完善,存在一定潛在風險。要加緊研究各類虛擬“數字人”應用對人的心理影響,以及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并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軼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