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3個月,A股市場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已達11家。專家表示,隨著注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退市新規的發布,A股退市效率不斷提升,預計2021年退市企業數量將大大增加,A股配套制度將迎來進一步優化。長期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下,優質龍頭公司和成長企業將更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同時也倒逼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學會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退市改革初顯成效
A股退市呈多元化態勢
3月22日,A股兩家企業*ST成城、*ST宜生正式摘牌,從A股市場黯然退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皆因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而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摘牌,且不經歷退市整理期。
同日,*ST長城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2021年3月22日,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2021年5月6日。退市整理期屆滿后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根據公司公告,當前處于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還有天夏退、退市秋林、退市工新,其最后交易日分別為2021年4月9日、2021年4月26日、2021年4月30日。此外,據證監會公開信息,康得新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即將進入最后階段。
自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規正式發布并施行,迄今三個月左右時間。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11家公司觸發終止上市情形,而2020年全年A股退市企業數量為16家,創過去20年退市數量新高。
今年A股企業退市也呈現多元化態勢,有*ST成城、*ST宜生等的“1元退市”,*ST工新財務數據不達標的“財務退市”,*ST航通的主動退市,還有康得新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其中,“1元退市”企業最多,年內有8家企業觸及“1元退市”標準。“這表明A股市場的很多投資者已開始學會用腳投票,這是一個了不得的進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退市多元化態勢的出現,顯示出目前A股市場退市制度正步入良性循環,對于資本市場保持長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退市新規還在不斷細化。3月18日,上交所修訂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股票上市和終止上市審核實施細則》,董登新認為,這使得退市程序更具有可操作性,會進一步提升退市效率。
退市效率不斷提升
成長企業更享資本市場改革紅利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2019年以來我國退市力度明顯加大,但A股優勝劣汰生態仍有優化空間。平安證券指出,當前A股退市率仍然不足1%。隨著注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退市新規的實施,相關配套制度將迎來進一步優化。長期來看,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下,盈利確定性高的優質龍頭公司將獲得更多市場認可,成長企業將更從資本市場改革中受益。
“退市標準趨嚴,退市節奏加快,退市效率提高,退市上市公司數量上漲,退市原因呈現多元化。”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如是判斷2021年的退市情況。
“2021年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應該能突破30家,這個趨勢還會進一步增長,以后每年退市30家到50家將是一種常態化現象。”董登新說,“這主要是新退市制度和注冊制雙雙改革的結果,它改變了整個市場的生態,也改變了投資者的理念和投資風格。”
實際上,新退市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投資者學會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
陳靂認為,當前注冊制下,“殼資源”價值逐步下滑,績差股、垃圾股將不再受到追捧,行業馬太效應逐步顯現,資金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尾部企業被市場淘汰,市場或將出現“強者恒強”的分化局面。
由此,對于投資者而言,陳靂表示,退市制度趨嚴的背景下,投資風格應更重視上市公司業績、質量和是否有過財務造假歷史,對于題材股、績差股不宜追漲。堅持價值投資,在對行業和公司了解的基礎上,對公司的價格有自己的合理判斷,減少市場情緒對自身投資的干擾,不盲目追漲殺跌,追求長期利潤,忽略短期波動。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也表示,投資者應重視退市制度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堅持價值投資。第一,“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投資者應避免對退市股票的盲目炒作;第二,對于那些可能存在退市風險的公司,可以從成交量指標等方面提前做出預判。
平安證券分析,隨著退市新規的推行,A股配套制度將迎進一步優化:第一,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對于創新的特別代表人訴訟機制,可能針對投保機構建立激勵保障機制,以提升投保機構的勝訴動力;第二,完善轉板機制,增加高層次向底層次、交易所之間和交易所內部的轉板。第三,加強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督,加大財務造假的打擊力度,建立有條件的做空機制。
董登新則表示,隨著退市制度的完善,投資者維權也要跟上去。很多強制退市的公司除了經營虧損導致財務不達標外,還存在重大違法退市情況,這種情況可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作為投資者要學會主動維權,用代表人訴訟來索賠,在這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