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表示,希望貴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貴州考察并殷切囑托,希望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貴州很大,群山莽莽。
千百年來,大山阻擋了黔貴兒女的腳步與夢想。“連峰際天、飛鳥不通”的地理環境,讓“閉塞”“落后”成為貴州最刺眼的標簽。
貴陽很小,開門見山。
雖為省會城市,卻長期處于欠開發、欠開放的狀態,“生態上山清水秀,經濟上一窮二白”曾是其真實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五年來,貴陽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一系列創新性探索,以大數據為引領,實現了從“風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勢”的精彩“三級跳”,逐步走出了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后發地區高質量發展新路。
關山飛渡,“黔”程錦繡。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貴陽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64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間,貴陽年均經濟增速達9%,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2020年,貴陽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達到4311.65億元,五年跨越2個千億級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萬美元。
“十三五”期間,貴陽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到98.9%,全市公園總數達到1025個,“千園之城”讓“爽爽貴陽”更添魅力。
這是一條不同尋常的創新之路。牢牢守好兩條底線,運用辯證思維和方法論謀劃高質量發展,在多個領域創造出令人刮目的“貴陽模式”,貴陽是如何做到的?
這是一條搶抓機遇的趕超之路。從偏居西南的“經濟洼地”到領先全國的“中國數谷”的蝶變,貴陽做對了什么?
快與慢:既“趕”又“轉”
作為省會,貴陽發展快則貴州發展快,貴陽實力強則貴州實力強。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兩條底線”都要守牢,“兩座山”都要建設好,貴陽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貴陽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臨著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要在路徑選擇、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方面培植后發優勢。”在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宋青看來,只要思路對、路徑準,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理念,貴陽乃至貴州完全能夠實現發展與生態、富裕與美麗的雙贏。
在沒有可借鑒范本的情況下,貴州依托自然環境和能源資源的先天優勢,“無”中生“有”,搶先站上大數據的風口,走上了一條綠色崛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14年,貴州先行先試、領先領跑,出臺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意見,編制了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在北京舉行貴州·北京大數據產業發展推介會,開啟了大數據的元年。2016年,貴州省獲批成為我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大數據產業發展之初,貴陽也遭遇了諸多質疑:不沿江、不沿邊、不沿海的“三不沿”城市,憑什么發展最前沿的大數據?拿什么來吸引和培育人才、市場、產業等大數據發展要素?即便站上了風口,貴陽的大數據產業會不會是“一陣風”,能不能可持續?
客觀上看,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是有先天優勢的,年平均氣溫15℃,空氣質量優良率多年保持98%以上,地質結構穩定,災害風險低,降水充沛,電力充足等,都十分符合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城市甚至是發展大數據條件更好的城市還在觀望時,貴陽就毅然決然地把大數據上升到戰略高度。”宋青說,貴陽選擇知難而進并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搶抓機遇、搶占先機,干了別人沒有干和別人認為貴陽干不了的事。
“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陽考察大數據產業時,對于當地以發展大數據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給予了肯定。
貴在一個“搶”字,重在一個“干”字,貴陽的這一抉擇,后來被稱為“城市的覺醒”。事實證明,選擇大數據產業不僅是貴陽破除“富饒的貧困”這一悖論的關鍵一招,也是貴陽后發趕超的“驚險一躍”。
——2015年,舉辦全球首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博覽會“數博會”、建成全國首個大數據交易所;
——2016年,獲批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工程實驗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7年,成為首個國家大數據及網絡安全示范試點城市;
——2018年,建成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頒布我國大數據安全保護層面首部地方性法規《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
——2019年,貴陽市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被納入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2020年,貴陽獲批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發布全球首部多語種大數據專業工具書《數典》……
大數據“智慧樹”在綠水青山間已蔚然成林。“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貴陽市規模以上大數據企業達到117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649億元。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在“中國開放數林指數”評估中連續4年全國領先,在全球30個重要城市開放數據指數中位列第六。以每年一屆的“數博會”為窗口,大數據成為世界認識貴州和貴陽的一張新名片。華為、蘋果、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富士康等數百家知名企業項目相繼落戶貴陽,滿幫集團、朗瑪信息、易鯨捷、白山云等一批本土大數據企業茁壯成長。在大數據引擎的強勁帶動下,貴陽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總書記的指引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在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趙德明看來,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提出“走”新路,到今年2月總書記再次視察貴州時強調“闖”新路,一字之變,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深厚關愛和殷切期待。貴陽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加快補齊發展短板。
盡管大數據讓貴陽在某些領域實現了換道超車,但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比如,大數據發展基礎差、市場弱、人才缺等難題依然存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速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不足,經濟發展的規模效應還未能有效顯現和形成;城市功能配套不全,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優質公共資源供給不足等。
“作為省會城市,最弱的還是實體經濟。”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陽市市長、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晏“自揭家底”:2019年,貴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90多戶,產值在1億元以下的占整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4%,對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只有6.7%。
為此,貴陽市向中高端制造發力,狠抓先進裝備制造業、中高端消費品制造業等六大新產業和汽車、生態食品等骨干重點產業鏈,清晰繪制骨干重點產業鏈“全景圖”“現狀圖”“招商圖”,大力培育新支柱產業和新增長點。同時,持續實施“千企改造”工程和“萬企融合”行動,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危與機:識變求變
雖然搶先進入了大數據“藍海”,但當貴陽與東部發達地區站上同一個賽道,曾經的“搶先機”能否變成持續的“搶新機”?面對后來者的發力和追趕,貴陽是否能在千帆競發中繼續勇立潮頭?
借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貴陽一舉從過去的“西部腹地”躍升為“西部樞紐”,但便捷的交通為要素資源加速流入創造條件的同時,也讓貴陽乃至整個貴州面臨著周邊省份的“虹吸效應”,如果不能有效增強城市吸引力,貴陽極有可能再次坐失良機,陷入被動。
同時,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相比,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沒有相應提升,優良生態環境這個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能不能一直守住,也是擺在貴陽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貴陽清醒地認識到:貴陽雖然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但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講話精神的要求相比,與貴陽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使命擔當相比,與其他省會城市和兄弟市(州)競相提速發展的態勢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與此同時,西部各大城市間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讓貴陽有一種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機感、緊迫感。多位接受采訪的干部直言“如芒在背、坐立難安”,越來越感到“壓力山大”。
雖然貴陽大數據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大數據產業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有待進一步強化,數據紅利有待進一步釋放。
以人才供給為例,貴陽高校數量較少,本土人才較為匱乏,需要引進大量的大數據人才。無論是城市主政者、專家學者還是企業負責人,都深切地表達著對人才的渴望:
“最大的短板是人才,而在留住人才的所有前置條件里,事業平臺是最重要的”;
“目前貴陽的人才結構整體上還處于中低端,要通過發展中高端產業來吸引中高端人才”;
“產業集聚度提高,市場更加活躍,人才的素質也會隨之提升”。
主動識變、求變、應變,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是貴陽面對挑戰的方法論。
瞄準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短板和突出問題,貴陽提出加快發展數據中心集聚區、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并把這3個產業打造成為千億級產業集群,以此作為推動數字經濟升級突破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面向全國的算力服務、交易服務、安全服務和人才服務能力。貴陽的目標是,2021年力爭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1800億元;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5%,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0。
“數據不流通,就不能變成財富。客觀來講,我們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利用才剛剛開始。”趙德明形象地將貴陽比喻為“大數據信息流時代的碼頭”——貴陽大數據要實現從“貨棧”“倉儲”“加工”到“商貿”的轉變,打造更加豐富的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
數據安全不安全,直接影響大數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貴陽大數據安全靶場內采訪,記者看到,一場場沒有硝煙的“對戰”正在網絡空間進行著。
“很多企業并不知道自己的數據安全情況。在一次實網檢測中,我們團隊用了很短時間就進入了某銀行的存儲數據庫,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貴州數安匯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胡宇霆說,貴陽建立了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靶場”,首創了常態化實戰攻防演練機制,助力城市及企事業單位排查網絡安全漏洞。
這是貴陽大數據產業又一個領先全國的新亮點。目前,貴陽已探索出實網攻防的“貴陽模式”,并依托大數據安全靶場建成了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產業示范區,未來這里有望形成極具潛力的數據安全產業集群。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貴陽沒有停步,而是以創新思路化危為機,舉辦了“永不落幕的數博會”。從線下轉到云端,“數博會”的吸引力不僅沒有減弱,反而給參會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合作交流延伸到了更廣的空間和更長的時間。據統計,“數博會”海外傳播覆蓋11個語種、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網閱讀量超過48億次,成為歷時最長、成果最豐富的一屆數博會。
眾多貴陽大數據企業也在疫情大考前搶抓機遇,實現了逆勢增長。2016年成立的貴陽數據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國有資產增值運營的服務商,其開發的認證寶、畫像寶等產品在疫情期間需求量猛增。“傳統業務轉型線上,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未來我們的業務范圍還將繼續擴展。”數據寶公司副總裁高培德告訴記者,2020年公司銷售收入較2019年翻了一番,今年預計仍將繼續快速增長。
據統計,2020年貴陽市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收149.1億元,同比增長50.1%,是涉及GDP核算的8個服務業中增長幅度最大的行業;累計建設5G基站8006個,占貴州省建成數的近四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比例超過85%,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指數達51.1。為加強大數據人才培養儲備,貴陽今年將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人才平臺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選擇“貴漂”,成為“貴定”。
大與小:做強省會
產業的拓展,離不開城市空間的支撐。
多年來,地理空間上的限制,一直是貴陽的發展之痛。如果你問出租車司機,他會笑著告訴你,“如果不堵車,由中華路從南到北,不到一支煙的工夫……”
貴陽很小,小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外省人都近乎忽略了它的存在,貴州、貴陽分不清楚,知名度遠不如北部的遵義。貴陽行政區域總面積僅8043平方公里,僅占貴州省的4.56%,在周邊省會城市中也是最小的,大約只有長沙的68%、成都的56%、昆明的38%、南寧的36%。
貴陽的經濟體量也長期處于全國省會城市的中下游位置。與國內其他省會城市相比,貴陽市經濟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第19位,2014年獲批設立的貴安新區在18個國家級新區中也排名靠后。有人估算過,貴州茅臺市值最高時比貴陽的經濟體量足足高出約2.84萬億元,相當于7.5個貴陽。
即便在省內,貴陽的首位度也不高。近些年,貴陽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下,2020年僅為24%左右。以這樣小的體量要成為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發動機”,頗有“小馬拉大車”的意味,有些吃力。
在陳晏看來,城市應該有合理的規模。貴陽首位度偏低與自身的面積不大、人口規模偏小有很大關系,“人口規模不夠,則消費能力難以支撐;城市面積不夠,就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但作為省會城市,貴陽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0年,時任貴州省委主要領導同志指出,“貴陽市的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省的發展速度,貴陽市的發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省的發展能力,貴陽市的經濟總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全省的經濟總量”。
另一方面,作為貴州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交通中心,貴陽市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僅面向貴陽市民,更面向全省群眾。全省多數三甲醫院、高校集中在貴陽,前往國際國內的航班、高鐵也大多從貴陽首發、中轉。貴州4500萬各族群眾對貴陽的發展抱有很高期待。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直言,“貴陽發展得好不好,不僅關系當地居民的幸福感,也關系到全省人民的幸福感”。
做強省會、做大貴陽,是貴陽當好貴州高質量發展“火車頭”的必然選擇。
2020年2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按下了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快進鍵”。《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貴陽市、貴安新區融合發展,要求兩地在產業布局、要素配置、城市規劃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籌管理。早在2019年10月,貴陽市委書記、市長已分別同時擔任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加速融合也是貴陽貴安兩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經過多年快速發展,貴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如土地資源短缺、產業發展空間受限等;貴安新區的用地條件非常好,發展勢頭迅猛,但作為新區,總體缺少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支撐,470平方公里直管區中建成區僅有54平方公里,在由基礎設施大建設向生產力大布局、產業大發展、實力大提升階段的轉變過程中,力量不足。
從城市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年底,貴陽市建成區面積520平方公里,貴安新區直管區規劃建設面積470平方公里,兩地加起來共990平方公里;貴陽市2019年常住人口497萬,加上流動人口有645萬,貴安新區常住人口31萬。
“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城市建設面積將達到990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1萬人計算,具備了建設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條件,為打造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更好地發揮黔中城市群核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提供了支撐。”貴安新區辦公室主任張雪蓉說。
貴陽貴安加快融合發展,兩地積極推動資源共享、要素共用、功能互補,將使貴陽的城市資源、城市價值優勢與貴安新區的戰略空間、政策機制創新優勢相互疊加、相得益彰,實現“1+1>2”的聚合效應。
大交通正在擎起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大格局。2020年以來,貴陽貴安啟動了7條互聯互通城市干道建設,市域快鐵、有軌電車和軌道交通也在加快推進,城市骨干路網日益擴張,“城市中軸貫通、東西兩翼協同、南北雙向拓展、組團分步推進”的城市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北京路站,地處貴陽繁華的中心城區,是工程建設重要的節點。地面上車水馬龍,地下作業現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長長的坑道盡頭,施工人員正在與堅硬的巖石“較力”。施工難度之大,讓干了幾十年的中鐵“老工程們”都感到棘手。
“為最大程度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我們沒有使用傳統的爆破施工方式,而是采用暗挖法施工。喀斯特地貌結構復雜,盾構機開不進來,大家就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一點點地‘啃’掉巖石……”貴陽3號線項目公司負責人費富華說,即便工程難度再大、成本增加再多,也要保質保量完成施工,如期打通貴陽貴安之間的軌道交通大動脈。
與此同時,貴陽貴安加快推進水網、電網、互聯網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新基建方面,兩地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對5G建設應用和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統籌推進。目前,貴陽市的10個區縣主城區和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
著眼于“強實體”,貴安新區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五大重點產業”,作為貴州新產業發展主戰場的貴陽,則主攻先進裝備制造、中高端消費品制造、數字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醫藥等“六大新產業”。貴陽貴安將通過產業跨區域共享合作機制,推動貴陽六城區及4個國家級開發區與貴安新區共建產業園,讓“五大重點產業+六大新產業”協同發力,為貴陽貴安做強實體提供更加強勁的動能。
一個更高能級的貴陽,呼之欲出。
取與舍:艱難抉擇
“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于選擇,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選擇之中,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寫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中的這句話,貴陽廣大干群早已熟稔于心。然而,對于家底并不殷實的貴陽來說,要在一系列涉及老百姓吃飯的問題上做出取舍,談何容易。
久安曾是貴陽花溪區最富裕的鄉鎮,煤炭開采歷史長達百年,當地群眾大多以煤為生,鼎盛時期有大大小小的煤窯400多個,鄉財政收入80%以上也都來自煤炭生產。
黑黝黝的煤炭,讓久安人既愛又恨。因為過度采煤,久安的地下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山林土層也遭受破壞,山坡道路都被污黑的煤灰所覆蓋,礦井廢水甚至將下游被稱為貴陽“水缸”的阿哈水庫染成“黃湯水”,自然生態一度惡化。
“以前從久安出門需要帶兩雙鞋,一雙臟鞋是在鄉里的煤灰路上走,走出鄉里后再換上一雙干凈的鞋。”項朝富是土生土長的久安人,退伍回鄉后挖過煤也賣過煤,但在簡陋煤窯里的日子至今仍令他難以忘記:常年在地下挖煤,生怕哪天下去就再也回不來了,但為了生計不得不硬著頭皮開挖,一天下來除了牙齒外渾身上下一片漆黑……
轉機發生在2010年,為了保護下游阿哈水庫的水環境,久安鄉陸續關停了境內所有煤礦,取而代之的是以茶產業為支點的綠色轉型。“十年轉型路,一路風雨相伴。在陣痛中,煤山變成了茶山、礦工變成了茶農、黑色變成了綠色,久安也實現了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型。”久安鄉人民政府鄉長任海峰說。
“快來喝杯茶,這是今年我炒制的頭批新茶……”作為“黑轉綠”的先行者,如今的項朝富已是小有名氣的制茶師傅。制茶之余,他還在自家茶園旁經營起了農家樂,開設了茶旅體驗項目,日子過得如同他炒制的新茶般有滋有味。
與阿哈水庫一樣,同為貴陽“大水缸”的紅楓湖也經歷了艱難的抉擇。紅楓湖是貴州最大的高原人工湖泊,隨著貴陽城鎮化進程加快,紅楓湖的功能定位由最初的發電和農灌,轉為百萬市民的水源地。
但紅楓湖優良的空氣質量和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當地群眾看準商機,紛紛開起了農家樂。經濟收入上去了,但私搭亂建、無序排放等卻給紅楓湖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從2013年開始,紅楓湖所在地政府進行了為期5年的生態移民搬遷工程,紅楓湖周邊4個村558戶2232名群眾全部搬出,每天可減少22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排入,農藥化肥每年可減少4.2噸以上。不僅如此,當地還依法拆除了紅楓湖保護區內的工業企業和畜禽養殖,徹底還紅楓湖一汪清水。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重要指示猶在耳畔,這是貴陽市近年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遵循。綠色理應是貴陽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生態文明也應該成為貴陽獨特的基因。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讓貴陽始終面臨著取與舍的抉擇,考量著決策者的智慧。
在貴陽,沒有一條河的治理像南明河這樣牽動著全體市民的神經。
作為貴陽人民的“母親河”,南明河穿城而過,流經全市人口最為密集、商業最為活躍、生產生活最為集中的區域。多年來,南明河治理一直沒有停止過,但城市發展帶來的污染不斷增加,讓南明河陷入了“反復治、治反復”的死循環,“久治難長清”的現實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存在較大差距。
“南明河水變清一次我們就來報道一次,可究竟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當地一家媒體的發問,讓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們坐不住了。在一屆又一屆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中,南明河治理年年都是焦點,黨代會上提,地方兩會上提,黨政領導提,職能部門也在提……
2017年,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反饋,“南明河每天大約有40萬噸生活污水直排造成南明河等河流水質受到污染”,次年播出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指出,“貴陽大量城市污水長期由水下箱涵經南明河直排烏江……”針對“南明河溢流污染”問題,貴陽市委市政府誠懇接受、照單全收,并以此為契機發起了南明河流域生態治理的攻堅戰。
經多方論證,貴陽市決定在居民集中居住的老城區就地就近新建18座再生水廠,將污水處理能力從2017年的99萬噸/日提高到183.58萬噸/日,把此前污水處理的“末端兜底”變為“前端減量、沿途分處”。
“聽說要在家門口建污水處理廠,老百姓是一萬個不樂意,怕氣味大,破壞了景觀。”貴陽中節能水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宇坦言,貴陽土地資源本來就異常緊張,老城區更是寸土寸金,這倒逼著我們把污水處理的車間搬到了地下。
六廣門是貴陽最繁華的老中心城區,在地下32米處,記者看到,附近居民區排出的污水經處理后變成新水源,以生態景觀用水方式回補到南明河。如今,南明河沿線再生水廠每天可提供生態補水量150余萬噸,全年可省下跨域調補水資源5億余噸。
“這里不僅創造了‘全國最深全埋式水廠’的紀錄,還成為全國首例與商業綜合體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廠,探索出破解中心城區污水治理的‘貴陽模式’。”貴陽市水務局副局長劉楚霞算了一筆賬: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地面廠臭氣重、噪聲大、防護距離不足等問題,還節省了管網建設、征地等投資約15億元,節省了建設用地163.5畝,有效提升了污水處理設施綜合利用價值,實現了城市生態“負資產”向“正資產”的轉變。
作為“中國數谷”,貴陽還充分運用河湖大數據、“兩湖一庫”重要水源地監管平臺,14座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站以及遙感、無人機等大數據手段和先進技術,對河道和重要排污口進行精準監管,以切實鞏固和提升治理成效。
數字或許是單薄的,但老百姓的感受卻是最真切的。在南明河畔,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名叫江流清的市民。這位78歲的退休職工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了他的感受:“過去的黃湯水如今變成了綠幽幽的清流,水清岸美、鳥飛魚躍的南明河又回來了……”
還清于河、還美于城,也守住了兩江上游生態。對于貴陽來說,“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理念踐行得如何,生態文明建設到底有沒有成效,南明河就是一把重要的“標尺”。該取的取,持之以恒,滾石上山;該舍的舍,下定決心,壯士斷腕。這不僅是一條河的治理,更是一座城市的發展縮影。
知與行:突破創新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貴陽干部群眾深知,堅持知行合一,就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在行動中體現擔當。
天下之大,黎元為先。千家萬戶的“菜籃子”,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民生大事。今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陽市觀山湖區的合力惠民生鮮超市(陽關店)調研,對這家生鮮超市“堅持保本微利經營,讓農民和市民兩頭都得實惠”的經營理念和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習總書記說我們的運營模式很有特色,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農民,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市民,體現了合力惠民。實際上,小小‘菜籃子’里裝著大民生,這是一條逼出來的創新之路。”貴陽市惠民民生農副產品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雙鍵說。
貴陽地處云貴高原腹地,山地多、耕地少,之前由于農產品流通領域存在“政府缺位、菜品自給率低、流通環節過多、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原因,“買菜難、買菜貴”成為長期困擾貴陽市民的民生問題。有調查顯示,2015年,與重慶、成都、長沙、南寧、昆明等周邊5個省會城市相比,貴陽“菜籃子”的總體價格要高出20%左右,而蔬菜零售環節加價率更是高出27.6%。
流通環節多,是貴陽菜價貴的主要原因之一。2015年之前,貴陽生鮮農產品流通共有7個環節,同時原有的菜籃子“直補”“短補”等公益惠民模式難以持續,農民“賣菜難”與市民“買菜貴”并存。
癥結找到了,如何化解?貴陽的做法是從供應鏈入手,建立“基地—市場—終端”公益性農產品流通體系,全力架好農民與市民之間的“橋梁”,全面壓減流通環節成本。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是貴州省最大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政府為實現“菜籃子”保供穩價的重要民生工程。貴陽農產品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儀合說,農產品物流園有力帶動了全省農產品全流通鏈條的形成,不僅與合力惠民生鮮等20余個大型商超簽訂了采購協議,還為全省88個區縣設立了扶貧專區、地產菜交易區,主要銷售扶貧基地的蘿卜、白菜、茄子、韭菜、佛手瓜等產品,推動“黔貨出山”。
當田間地頭與百姓餐桌有了更緊密的聯系,“農民增收益”與“市民得實惠”就不再是二選一的難題。記者見到宋俊飛時,她剛剛賣完一卡車白菜和菜薹。宋俊飛所在的貴州織金縣豪揚農業有限公司興建了4000多個大棚,除提供務工工資外,每個大棚每年還可以為一個貧困戶帶去1800元的分紅。宋俊飛說,貧困縣農產品進入扶貧專區,不僅免進場費、免租金、免保證金,還可以額外獲得每噸30元的進場補貼,政府用讓利的形式實實在在地降菜價。
“橋梁”搭起來了,但終端消費的“最后一公里”不打通,整個流通體系就不能順暢運轉。為此,貴陽組建了專門的惠民生鮮超市管理公司,著力構建起建設、運營和監管三大模式,即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政企聯合建設模式,政府補貼、企業自營的保本微利運營模式,政府統籌、多方參與的常態長效監管模式。借助三大模式,貴陽已建成投運惠民生鮮超市154個,基本實現城市居民“15分鐘便民消費服務圈”的全覆蓋。
“民之所望,正是政之所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綜合運用了產銷對接減環節、門店租金貼補降成本、綜合平衡保微利等方法,確保公益惠民作用的持續發揮。”陳晏說。
更為重要的是,惠民生鮮超市體系的建立,穩定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又提高了政府對“菜籃子”商品的調控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農貿市場、馬路市場長期占據“菜籃子”商品零售的主導地位,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合力惠民生鮮超市(陽關店)生鮮區,記者看到,30多種菜品嚴格執行比周邊農貿市場便宜10%到30%的惠民價格。為了讓群眾吃上低價放心菜,超市還特別設立了“一元蔬菜專區”,白菜、蓮花白等菜品常年定價都不超過0.99元。此外,部分豬肉、牛肉、禽蛋、淡水魚等也納入惠民商品范疇。
“在去年疫情最吃緊的時候,貴陽全市的惠民生鮮超市全面執行政府調控,蔬菜、水果、豬肉等民生商品保持菜價穩定。”讓謝雙鍵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月25日至2月23日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通過惠民超市投放的平價菜肉商品較以往增加了近1倍,有效保障了市場供給和價格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巧的是,貴陽正是王陽明心學的承載地。500多年前王陽明曾在貴陽修文縣龍場“悟道”,并通過“致良知”“親民”和“知行合一”等以延續道統。
秉承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實干,事上磨練的砥礪,貴陽人深得其“心學”文化精髓。貴陽將繼續發揚壯思風飛、敢闖敢拼的奮發精神,苦干實干,后發趕超,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高質量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形成更多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的發展成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調研組成員:鄭 波 王新偉 顧 陽 熊 麗 吳秉澤,執筆:顧 陽 熊 麗 吳秉澤)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