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河北三河,曾以“睡城”而聞名:這里高樓林立,數十萬“北漂”在此買房安家,房地產業一度異常繁榮。最火爆時,三河市房地產業投資占比約47%、稅收占比近60%。
受規劃限制,包括三河在內的廊坊市北三縣,一度建設用地緊缺,產業項目落地難。昔日“睡城”,如何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擺脫“房地產依賴癥”,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土地嚴重緊缺
“睡城”轉型迫在眉睫
漫步在三河市燕郊燕順路上,放眼望去,就像進入一座“水泥森林”:道路兩側,二三十層的高樓密密麻麻,一些大型小區住戶高達四五萬人。作為近百萬人口聚集地,燕郊大部分居民是外來人口,其中不少人每天鐘擺一樣,北京上班、燕郊睡覺。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燕郊卻是房地產長期“一業獨大”,成為環京樓市風向標。房地產畸形繁榮,雖然使三河經濟實力多年位居河北前列,但也帶來隱憂: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受限,產業結構失衡。
為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廊坊北三縣(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2016年實施規劃管控,此后又實施嚴格樓市調控政策,以往“貼邊發展”“大建睡城”的老路走不通了。以三河為例,2016年至2018年,三河未供應城鎮住宅用地,樓市年交易量從5.1萬多套,斷崖式下跌至不到1萬套,經濟發展也因樓市“冰封”面臨壓力。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為區域協同發展明確了方向。按照有關要求,北三縣開發強度不得超過30%。然而,一些區域目前開發強度已達33%,“減量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逐步向北三縣延伸。2019年和2020年,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集中簽約80多個合作項目,意向投資額超500億元,項目涵蓋高新技術產業、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創意、裝備制造等領域。今年5月,三河在北京通州舉辦項目推介會,總投資1335億元的項目簽約。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一些產業疏解項目,在北三縣部分區域曾面臨“落地難”問題。一方面,北三縣土地資源緊缺,北京“放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一些產業疏解項目缺少承接空間;另一方面,當地一些“瀕危”工業企業廠房、土地閑置或低效利用。
面對難題,一場“騰籠換鳥”行動在北三縣展開。三河市委書記劉連杰說,當地著力打破房地產依賴癥,鼓勵引導企業盤活閑置廠房、土地,大力發展科創園、產業園,引進優質產業項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
借助京津冀國家戰略
閑置廠房變身科創園
在興遠高科科創園沃爾德弗河北儀表科技有限公司,應用于智慧農業的一臺臺儀器儀表走下產線,銷往全國。“這里配套服務好,企業拎包入駐、輕資產運營,能夠快速投產達效,搶抓市場機遇。”公司負責人鮑晨光說。
走進科創園,記者看到,園區配套了服務企業的各類“共享”設施,包括會議室、數字演播室、咖啡廳等會議展覽設施,以及人才公寓、商務酒店、超市、理發店、洗衣店、健身房、員工餐廳等生活設施。
“讓老板省心、讓企業省錢、讓員工方便。企業需要哪些服務,園區基本都能提供。”興遠高科科創園負責人劉永成說,除了提供辦公和生產空間,園區還能提供財務、稅務、法律咨詢、創業輔導、投融資、京牌商務車租賃等服務。
目前,興遠高科已入駐科技型企業80多家,大部分來自北京。二期擴建項目是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今年將陸續投用。然而,很少有人能想到,這家有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等名號的科創園,是由下馬的高耗能項目“騰籠換鳥”轉型而來的。
興遠高科是三河市科創園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閑置廠房二次利用等多種模式,三河目前已建成19個科創園,入駐企業780多家,大部分為北京投資企業,畝均投資達400萬元、年畝均稅收50萬元。去年,入園企業利稅18.2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27.2%。
“工業項目建設周期一般要3年。企業入駐科創園,可省去征地、規劃、建設等環節,拎包入駐幾個月即可投運,滿足了‘時間就是效益’的強烈需求。”劉連杰說。
產業承接有平臺
轉型升級添引擎
建設科創園,為三河市承接產業項目拓展了新空間。當地27家科創園全部建成后,總建筑面積達428萬平方米,預計可容納企業2800多家。原有“一房獨大”產業格局正逐步打破,實體經濟迎來發展良機。
為實現產業聚集,一批科創園由“招項目”升級為“招產業”,實現專業化運營。三河市巖峰汽車產業園聚集了9家汽車類企業。其中,萊尼線束公司入駐1年后就實現投產達效,去年產值達30億元。河北鼎盛投資集團盤活了一處爛尾項目370多畝閑置土地,正在打造3D打印產業聚集區。
依托科創園,大批新項目紛至沓來,原有“瀕危”企業也轉型成為產業園運營商,實現“涅槃重生”:興業智谷科創園由關停水泥企業轉型而來,目前已引進11家科技型企業,去年納稅3200多萬元;產業園運營商中南高科盤活近百畝閑置土地,畝均投資達650萬元;裕泰紡織、宏達軋鋼等“瀕危”工業企業,向商業服務業轉型;韻達公司租賃香河縣多維鋼構公司閑置廠房,建成快遞物流基地;大廠縣一家鑄造企業廠房改建成縣域特產電商基地,一家大豆油加工廠被奧霖汽車產業園取代,項目投資約10億元……
為推動科創園發展,三河市近年來制定近30項惠企政策,累計向企業發放技改、研發補貼、科技創新等獎勵扶持資金3.4億元;拓寬園區和企業融資渠道,三年來各科創園和入駐企業獲得貸款650多億元;推動企業爭列“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三河市科創園入駐各類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57家,擁有各類專利技術1742項、占全市70%,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重要引擎。
少造房子,多建廠子,北京邊上的“睡城”正逐步擺脫房地產依賴癥。“十三五”期間,三河市房地產業投資占比由46.5%下降至20.4%,稅收占比由57.4%下降至30.4%;工業稅收占比由16.7%上升至26.9%;服務業(不含房地產)投資占比由27.7%上升至50.9%,稅收占比由14.7%上升至31.9%。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