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彩虹魚-深淵極客《海洋科普教育公益論壇》系列講座第三期節目上線中企視訊直播間。本期節目主講嘉賓孫燕,是RAINBOWFISHART教育(彩虹魚兒童美術中心)全國教學總監兼執行校長、“彩虹魚-深淵極客”國際青少年繪畫大賽領銜專家顧問。當晚,她為觀眾開啟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普與藝術創新小課堂。
藝術鑰匙如何打開海洋這扇科學之門?本場直播探索了線上科普的創新模式,不僅將科普與藝術相融合,同時也邀請5位兒童美術學生走進直播間。師生互動交流,并且在線作畫,讓孩子們站在科學之肩放飛想象力,激發創意,以五彩畫筆,繪寫出絢麗深海,綻放科學之光!
據悉,為了讓抗疫生活更加充實與精彩,《中國企業報》中企視訊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航運與海洋文化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上海叔同深淵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彩虹魚兒童美術中心、潛行學院/聯勸兩萬里專項公益基金、耀華國際教育學校(上海臨港校區)、彩虹魚深海科普體驗基地、上海傅利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彩虹魚-深淵極客承辦了本次“抗疫不停工,溫暖前行”--海洋科普教育公益論壇直播節目,希望通過打開“海洋,這一扇科學之門”,提升青少年以及公眾的科學素養。
打破學科壁壘? 乘藝術東風徜徉科學世界 當晚,孫燕分享了三部分內容,第一是藝術與科普教育,第二是海洋的顏色,第三是未知海洋與藝術創新。她首先介紹了彩虹魚名稱的由來--源于一本瑞士繪本《我是彩虹魚》,“這本書通過講述彩虹魚跟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每一個小伙伴獨特的優點。這與彩虹魚的理念相同,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學會分享,學會愛。”
將海洋科普與藝術創新結合,這種打破學科界限的嘗試,是彩虹魚基于STEAM教育理念開創的嶄新教育模式,在全國首家提出“A+全息美術教育”理論。孫燕指出,通過美術創新能夠讓下一代在少兒階段就融入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這種全新的美術理念也是開創性的教育理念,不僅激發兒童藝術潛能,也讓他們通過接觸前沿科技,結合彩虹魚的深海探索故事,讓科學點亮孩子們的想象,點燃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再讓畫筆和色彩將想象世界躍然紙上,獲得更多促進身心成長的優勢。
泥沙、海藻變“顏料”? 海洋色彩不止深藍 色彩是海洋魅力之源,藍色海水更為它披上神秘色彩,孫燕從科學角度出發,為孩子們解析了藍色的秘密。原來,不同深度的海洋層面,光線強烈程度不一,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面,紅、橙、黃三種波長的光多數被海水所吸收,藍色和紫色這種波長短的光則發生散射和反射,因而令海洋呈現一片蔚藍,“所以海水越深,我們看到的藍色也就越深。”她解釋道。
為什么有些海水是黃色的?針對這個問題,孫燕講解了其中緣由,原來是入海口大量“泥沙”惹的禍!她進一步介紹,在印度洋西北部,亞、非兩洲之間還有一片“紅海”,是因為紅褐色的海藻大量繁生,把海面染成一片紅色;而在太平洋東北部的加利福尼亞灣,海水則被紅土與海藻染成一片紅褐色。
海洋不僅擁有藍色、黃色、紅色、紅褐色等絢麗色彩,還有一片黑白世界,那就是白海與黑海。孫燕告訴孩子們,北冰洋的邊緣海--白海,終年冰雪茫茫,加之有機物含量少,海水呈現一片白色;與之相反,當海洋深層缺乏氧氣,上層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穢物和死亡后的垃圾沉積,大量的污泥濁水,使海洋變黑,形成了著名的“黑海”。一番精彩的講解,為孩子們揭開了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紗,更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對海洋的熱愛之情。
海洋涌動藝術創新源泉? 繪畫治愈心靈 神秘的海洋世界為藝術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與靈感,孫燕告訴孩子們,在島國塞浦路斯的海域有一片“水下森林”,這里有重達13噸的“大樹”,還有各種雕塑。藝術療愈著這個生態受創的島國,同時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用可以促進珊瑚生長的建筑水泥筑成雕塑,吸引無數海洋生靈,重塑海洋生態。
藝術可以表達海洋,鼓舞并啟示更多的人,海洋這個色彩大師也幫藝術家創造更多作品。以海洋元素設計的精美服裝和首飾,將簡潔與純潔之美融入設計靈魂,從而美化人類生活。
探測深海的深潛器,不僅見證科學技術的成就,它們精妙的外形也激發孩子們的繪畫靈感。在直播的繪畫環節,5位小朋友拿起畫筆,描繪出自己心目中深潛器的形狀,在孩子眼中,“彩虹魚”號載人深潛器像一條鯊魚,或者像一個圓球,它們筆下的海底世界與深潛器之間和諧互動。
幾位小朋友雖然只有十歲左右,卻是從四五歲就開始學習繪畫的“小畫家”!這堂精彩的科普課,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徜徉在海底世界,更將其躍然紙上,精工描繪的畫作向觀眾傳達出治愈的力量。
致力于海洋科普的彩虹魚-深淵極客,相信通向科學之門的海洋,是一座巨大的科學寶藏,而挖寶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歌德曾說,“同世界結合,也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那讓更多關心海洋愛護海洋,實現更優質的科普教育,與藝術創新結合,WHY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