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依賀蘭山,東臨黃河水,在賀蘭山東麓,一片亙古貧瘠的荒灘如今煥發著勃勃生機。近40年來,數十萬畝釀酒葡萄在這里扎根,上百家酒莊(酒企)在這里建成,每年仲秋時節,藤蔓披綠,葡萄映紫,車間里機械轟鳴,美酒飄香。這里生產的高品質葡萄酒讓寧夏成為世界葡萄酒大家庭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不但“釀”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重變化正在塞上大地迅速發生。
產業競爭力由“虛”變“實”
傍晚的陽光穿過賀蘭山的峰巒,照在東邊山腳下一片綠意盎然的葡萄園里。綠色環抱間,一座純白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是位于賀蘭山東麓的嘉地酒園,酒園產酒以來的短短幾年里,便完成世界權威葡萄酒賽事頂級獎項“大滿貫”。
嘉地酒園創始人丁健與寧夏結緣有一定偶然性。丁健曾與進口葡萄酒運營商合作多年,也嘗過不同國家的許多美酒,心中漸漸升起“辦自己的酒莊,做代表中國的頂級葡萄酒”的想法。2013年,當她來到寧夏,第一次踏上賀蘭山東麓荒灘上的土地,便清晰地感覺到,這里能夠釀出她想要的酒。
丁健那時的判斷很大一部分來自直覺,如今卻已成業界共識。賀蘭山東麓地處北緯38度左右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這里海拔適宜、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溫和,土壤通透性好且富含礦物質,釀出的葡萄酒色澤鮮亮、酒體飽滿、香氣馥郁、甘潤平衡,是很多業內人士眼中的高端葡萄酒“黃金產區”。
寧夏葡萄酒產業起步于1984年,在經歷了前期引進與試驗示范階段后,近十幾年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寧夏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國內外投資、出臺支持政策等措施,讓賀蘭山東麓成為國內外葡萄酒產業資本的投資熱土。現在,在這片土地上播種希望的既有丁健這樣的業內精英,也有常年在農業領域深耕的匠人,還有“海歸新農人”、跨界經商者甚至是國外大型酒類集團。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58.3萬畝,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年產葡萄酒1.38億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342.7億元。當地先后有60多家酒莊的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獲得上千個獎項,產區葡萄酒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
乘著這股東風,寧夏越來越多酒莊走上了發展快車道。西鴿酒莊2017年成立,2021年全年銷售收入便達到了2億元,今年隨著行業發展大環境進一步好轉,酒莊發展速度再次加快,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00%。“和國外不少產區相比,賀蘭山東麓是年輕產區。因為年輕,未來存在無限的可能性。”西鴿酒莊創始人張言志說。
產區生態底色由“黃”變“綠”
入夏后,位于銀川市西夏區的賀蘭山運動休閑公園里綠意盎然,湖泊瀑布、亭臺樓閣、健身跑道等分布其間。公園邊上就是志輝源石酒莊的葡萄園,一抬眼就能看到賀蘭山的山峰。很難想象,過去這里還是一片滿地砂石、塵土飛揚的礦坑。
2008年起,志輝源石酒莊在賀蘭山下6000多畝廢棄采砂場上建莊、種葡萄,并著手對周邊環境進行生態修復,在此過程中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如今,采砂場滿目瘡痍的景象只能在老照片中還能窺得一二。
“現在我們酒莊成了4A級景區,已吸引幾十萬人前來旅游、研學,他們離開時,往往還會買幾瓶葡萄酒。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志輝源石酒莊管理人員楊瀅說。
志輝源石酒莊是寧夏眾多酒莊中的一個代表。經過多年發展,“小葡萄”在寧夏已厚植起“大生態”。寧夏將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基地建設納入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重點支持,集中建設了195公里釀酒葡萄種植長廊,廢棄礦坑變成了生態酒莊,萬畝荒地變成了葡萄綠洲,葡萄園區變成了攔蓄工程,成為資源利用與生態治理統籌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同促進的生動注腳。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趙世華說,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利用荒灘建設,且采用節水灌溉技術,通過釀酒葡萄種植,已將35萬畝荒灘變成了綠洲,加上酒莊綠化和近6萬畝防護林,產區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葡萄園“深溝淺種”的種植方式還減少了水土流失,成為賀蘭山東麓的重要生態屏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今,寧夏116家已建成的酒莊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具備旅游接待功能,酒莊每年接待游客超135萬人次,酒莊旅游成為寧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賀蘭山東麓產區還先后榮膺“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游產區”“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等榮譽。
農民狀態由“閑”變“忙”
葡萄酒產業既是寧夏的特色產業,也是典型的富民產業。賀蘭山東麓作為寧夏主要的移民安置區域,生活著大量從大山梁塬搬來的移民群眾。如何讓這些移民增收致富,是一個事關民生的大課題。而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壯大,讓當地群眾多了一條邁向美好生活之路。
從春季展滕,到冬季葡萄藤埋土越冬,將近8個月時間里,葡萄園里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這讓為數眾多的群眾能夠在家門口務工創收,而隨著產業聯農帶農機制日漸完善,當地群眾也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定居在銀川市西夏區昊苑村的張生杰一家原本住在甘肅省的一個小山村,由于找不到增收門路,多年來全家生活起色不大。2014年,張生杰去寧夏打拼的兒子帶回一個消息: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很快,有大量工作機會,年輕的和年老的都能干。
思考了幾天后,張生杰舉家搬到了昊苑村。沒多久,張生杰就在附近的酒莊找到一份給葡萄園、綠化帶澆水的工作,老伴則在葡萄園里做些剪枝、抹芽的農活,而張生杰的兒子由于踏實肯干、頭腦靈活,很快成了酒莊的片區管理負責人,兒媳婦也在酒莊找到了一份看大門的工作。同一座酒莊解決了一家4口的就業。“現在我們一家人每月能掙13000元,已經在這里買了兩套房,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張生杰說。
據統計,寧夏葡萄酒產業每年為產區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近13萬個,酒莊(企業)年支付農戶工資約10億元,當地農民收入中近三分之一來自葡萄酒產業。一根根葡萄藤,搭建了群眾創業就業的“致富橋”,種下了人們致富增收的“搖錢樹”,串起了鄉村振興的“富民夢”。
2021年以來,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等“國字號”平臺落戶寧夏,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寧夏乘著產業發展大好形勢,近年提出,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釀酒葡萄基地規模達到100萬畝、年產優質葡萄酒3億瓶以上、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的目標。一個更為璀璨的“紫色奇跡”將在賀蘭山東麓發生。(記者 靳赫 班娟娟 李金紅 銀川報道)
相關稿件